發布機構 | 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 | ||
文件號 | 科財函〔2021〕159號 | 制發日期 | 2021-09-01 |
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一步落實《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在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中加強發展低碳經濟的通知》等有關要求,充分體現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以下簡稱“示范園區”)在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區域綠色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將碳達峰、碳中和作為示范園區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踐行綠色低碳理念、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培育低碳新業態、提升綠色影響力等措施,以產業優化、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宣傳推廣、項目示范為抓手,在“一園一特色,一園一主題”的基礎上,形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和實施路徑,分階段、有步驟地推動示范園區先于全社會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二、重點任務
(一)優化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積極推動示范園區產業結構向低碳新業態發展。按照增加碳匯、減少碳源的原則,限制和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產業,開展技術革新、管理創新,實現生產過程節能減排,促進能源結構的調整改善,同時積極引入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主要特點的低碳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使區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二)推動低碳技術創新應用轉化。充分利用示范園區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院所的研發能力,開展能源替代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工藝降碳技術、低碳管理技術等有利于促進碳達峰關鍵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在示范園區層面建立低碳技術企業孵化器,推動低碳技術的產業化。
(三)構建雙碳目標管理平臺。在示范園區管理平臺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智慧化和大數據技術,增加和完善碳達峰、碳中和管理功能,按照減污降碳協同控制理念,對示范園區開展清潔能源替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續調整改善示范園區能源結構所產生的減污降碳協同效應進行有效地的跟蹤和評估,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四)強化綠色低碳理念宣傳教育。加強示范園區內企業員工、居民碳達峰碳中和理念的教育和宣傳,促使公眾在生產、生活和消費行為模式中向減碳降碳方向轉變,力行低碳出行、使用低碳產品。
三、現階段工作安排
(一)強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
1.在示范園區建設過程中,所有示范園區均應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為重要目標,并制定相應的實施路徑舉措。
2.上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舉措落實情況作為示范園區創建、驗收和復查評估的重點考核評價內容。
3.在各示范園區年度報告中,應認真總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經驗和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下一年度的具體目標和落實舉措。
(二)摸清底數,開展示范園區碳排放現狀調查
開展示范園區碳達峰現狀摸查,請創建園區和命名園區于2021年9月30日前報送2016-2020年的《園區年度碳排放基礎數據表》(模板見附件1,每年度填一張表)及必要的文字說明。
(三)編制《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專項報告》
充分響應“3060”雙碳目標要求,請創建園區和命名園區于2022年報送年度評價報告時一并提交《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專項報告》(編制大綱見附件2),回顧“十三五”時期示范園區建設過程中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分析碳排放和碳匯現狀,評估與碳達峰碳中和的差距,科學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路徑,提出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擬開展示范園區創建工作的工業園區,提交的示范園區創建申請材料應包括《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專項報告》。
四、材料報送要求
上述材料均報送至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科技與財務司),紙質版材料一式三份加蓋園區管委會公章,同時將電子版材料發送至電子郵箱,科技與財務司將組織對報送材料質量開展評估審查。材料編制過程中如有疑問,可咨詢技術支撐單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一)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 劉勇華、王帥
電話:(010)65645390、65645386
傳真:(010)65645400
郵寄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2號
電子郵箱:touzichu@mee.gov.cn
(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苑雯
電話:(010)84920976
(三)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陳梅
電話:(025)85287269
附件:
1.《園區年度碳排放基礎數據表》模板
2.《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專項報告》編制大綱
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代章)
2021年8月27日
(此件社會公開)
抄送: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相關園區所在省(區、市)生態環境廳(局),環科院、南京所
附件1
《園區年度碳排放基礎數據表》模板
附件2
《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專項報告》編制大綱
一、背景介紹
(一)園區概況(歷史沿革,地理位置,四至范圍,社會經濟環境現狀,土地利用現狀,自然資源稟賦等)
(二)國家、省、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求
(三)“十三五”及之前園區推動碳達峰碳中和開展的相關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回顧
二、現狀評估
(一)園區碳排放和碳匯現狀測算
(二)園區碳達峰現狀評估(是否已達峰,達峰差距分析)
(三)園區碳達峰實現的基礎、優勢和問題分析
三、目標預測
(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分析
(二)主要目標及指標(達峰中和年限、碳排放總量、碳排放強度等)
四、實施路徑
(一)碳達峰碳中和總體實施計劃
(二)重點任務(含責任主體和時間進度節點)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