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美國國防部將騰訊、寧德時代等多家中國企業納入美國“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根據美國法律規定,被納入清單的企業將失去美國國防部的訂單。
單從這一點來說,這次在列的很多中國企業本身和美國國防部沒有業務往來,美國國防部將這些企業納入清單,本質上是一出自說自話的把戲。
但被納入清單,對于這些企業的國際形象可能產生無形的影響,比如,這些企業可能在未來成為美國出口管制的重點跟蹤對象。
這也導致市場中出現了一些焦慮的情緒。
專業人士告訴譚主,面對美國的無理打壓,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合理的方式保護自身利益。此前,相似的情況下,有中國企業起訴成功,并最終被移出清單。
面對美國的無理打壓,中國企業應該主動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利益。
譚主梳理美國針對“軍事企業”的相關清單后發現,相關清單從2021年以來已經更新五次,其中多次涉及將企業移出清單。
小米公司、中微電子、籮筐科技等中國企業,還通過起訴美國政府的方式,很快也被移出了清單。
也就是說,被納入清單不是“一錘子買賣”,企業存在抗辯的空間。
根據美國法律規定,抗辯的渠道有兩種,一種是提出申訴獲得豁免權,另一種是訴訟途徑。
目前,美國國防部已經開通了申訴通道,企業可以向美國國防部負責采購與保障的副部長辦公室發送郵件,提交材料證明將它們列入清單的證據不足,申請移出清單。
正是因為很難通過申訴獲得豁免,訴訟途徑,成為了更值得關注的辦法。
拿2021年小米的訴訟來說:
2021年1月14日,小米被美國國防部列入當時針對“軍事企業”的相關清單。
15天后,小米向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起訴美國國防部及其部長、財政部及其部長,因為美國聯邦行政機構的總部都在哥倫比亞特區,該法院有管轄權,判決能對美國政府產生約束力。當時,小米的訴求是,法院撤銷美國政府的這項決定,并頒布禁令禁止美國政府執行這項決定。
一個半月后,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頒布初步禁令,先約束住了美國政府執行這項決定。
兩個月后,小米與美國國防部在庭外達成和解,美國國防部同意將小米從清單中移除。
可以看到,選擇訴訟的中國企業應該快速行動,提起訴訟后,在順利的情況下,可以及時止損,首先避免自身業務受到清單的影響。在這之后,存在與美國國防部充足的談判空間。
之所以建議中國企業起訴美國政府,這存在特定背景:美國國防部針對“軍事企業”的相關清單本身不合理。
譚主在統計了這些中國企業的訴狀后發現,美國國防部列單其實很隨意,指控中國企業的證據很多時候都是隨便找的,充滿了主觀性,因此,它們在訴訟的時候就很容易被推翻。
小米在訴狀中提到:
美國國防部提出的理由僅包括兩點,小米CEO曾被相關部門授予“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榮譽;小米投資5G技術和AI技術,這些技術被認為對現代軍事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中微電子在訴狀中提到:
美國國防部將中微電子列入清單的理由僅僅是,中微曾在2019年獲得了相關部門頒發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獎項。
僅僅是因為這些企業接受過中國官方的表揚,就認定這些表揚存在某種涉軍的關聯,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這也是美國法院的判斷。
美國法院的判決中提到,美國國防部對中國企業是“軍事企業”的指控沒有實質證據,這些指控也超出了美國法律授予美國國防部的權力。
只要抓住了美國國防部列單的核心問題,便有很大的可能性通過法律途徑來給美國國防部“糾錯”。
美國國防部出現隨意列單的情況,有它的深層次原因——美國針對“軍事企業”的相關清單本身出了問題。
譚主梳理了美國法律針對“軍事企業”的相關清單后發現,清單的范圍在不斷擴大,并且擴大得并不合理。
最初,美國制裁小米等企業,是根據上一任美國政府設立的“中共軍事企業清單”。現任政府接手后,象征性地給這個清單改了個名字——“非特別指定(非SDN)中國軍事綜合體公司清單”,隨后就再也沒有更新過。
取而代之的,是現在的“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伴隨著這一變化,新的清單擴大了“軍事企業”的范圍:
在原本的清單定義中,“軍事企業”是由軍隊控制并且從事軍工生產的企業。
在新的清單定義中,美國政府還可以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認定中國企業存在可能“支持軍事用途”的相關行為。
并且美國還計劃進一步擴大“中國軍事企業清單”的范圍,將相關企業的子公司、附屬機構等實體也納入其中。
甚至,這樣的定義在美國的法律體系中也沒有完全得到支持,這也才有了中國企業起訴成功的結果。
而這樣的特征,也是在給所有的外國企業一個提醒,美國政府為了打壓外國科技企業,很多時候不惜違法違規。對此,在做好自身評估的前提下,企業有充足的理由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利益。
這樣的勝訴案例越多,就越發揭露出美國所謂的正義和法治的底色,這樣下去,最終失去公信力的終究是美國政府自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