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 ||
文件號 | 蘇市監〔2024〕227號 | 制發日期 | 2024-12-13 |
現將《全省產品碳標識認證工作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2024年12月13日
全省產品碳標識認證工作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戰略部署,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中發﹝2024﹞1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4﹞39號)、《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統籌運用質量認證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國市監認證發﹝2023﹞89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發改環資﹝2023﹞1529號)、《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江蘇省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蘇發改資環發﹝2024﹞219號),加快在我省重點行業推進產品碳標識認證,進一步促進相關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點行業和產業,加強統籌組織,整體有序推進產品碳標識認證試點和推廣應用工作,有效提升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為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和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有力支撐我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作出應有貢獻。
二、工作目標
建立全省產品碳足跡管理標準體系和產品碳標識認證工作體系,加快形成一批效益突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產品碳標識認證試點及應用典型案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服務水平的碳標識認證專業機構,建立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理念的碳標識認證專家隊伍,推動形成產品碳標識認證長效工作機制。
到2025年,全省制定實施3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和認證規則,完成150個以上碳標識認證應用,對先行試點的碳標識認證項目進行總結,形成工作指引并積極推廣,產品碳標識認證工作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初步建立。
到2030年,強化試點項目的經驗總結和示范推廣,推動產品碳標識認證覆蓋重點行業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產品,制定實施10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和認證規則,完成500個以上碳標識認證應用,產品碳標識認證工作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基本建成。
三、主要任務
(一)健全產品碳標識認證工作體系。按照“整體推進、標準引領、第三方認證、市場化運作”的思路,統籌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工作體系。組織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技術服務聯盟,聯合認證機構、標準化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協同開展產品碳標識認證技術創新研發,為企業和認證機構提供節能降碳技術指導、培訓等服務。
(二)完善產品碳標識認證基礎支撐體系。
1.構建碳計量技術體系。加強碳計量關鍵技術研究,完善碳計量量傳溯源體系,提升碳計量能力。加強碳足跡數據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鼓勵優先選用具有計量溯源性的數據。
2.建設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結合江蘇“兩高”項目管理目錄,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圍繞市場需求迫切、外貿壓力嚴峻、減排貢獻突出、產業鏈供應鏈帶動明顯的重點產品,科學確定并動態更新擬優先制定碳足跡核算標準的重點領域、產品清單。鼓勵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科研院所、認證機構積極參與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研究編制,以團體標準形式先行先試,爭取逐步轉化為地方標準、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
3.建立碳標識認證規則體系。根據國家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要求,指導認證機構科學劃定碳足跡評價系統邊界和評價原則,編制國際通行的高質量產品碳標識認證規則。鼓勵認證機構結合全省產業特色和現有標準制定情況,創新研發產品碳標識認證規則。督促認證機構加強認證規則質量評估,嚴格按照國家認監委規定開展產品碳標識認證規則備案。
4.加強涉碳類認證機構培育。加快培育壯大本土涉碳類認證機構,開展認證技術培訓和交流活動,加強技術人才培育和儲備。積極搭建工作平臺,暢通涉碳類認證供需渠道。支持具有國際市場優勢和技術創新能力的認證機構參與國際互認合作,鼓勵有實力的本土認證機構到境外布點,積極拓展境外認證業務,成為國際認可的第三方機構。
5.推進江蘇省產品碳足跡公共服務平臺應用。鼓勵企業按照碳足跡核算標準要求將各類生產活動、能源消耗、物流運輸等環節的碳排放數據錄入平臺,實現產品碳足跡的在線溯源和證據鏈存證管理。鼓勵認證機構積極入駐平臺,實現產品碳標識認證申請、實施、發證、監督等全流程在線管理。
(三)全面推進產品碳標識認證。鼓勵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自愿開展產品碳標識認證。指導認證機構以實踐為基礎,在電池、光伏、鋼鐵、綠色建材、電動兩輪車、家紡、輸配電設備、鹽化工、光電線纜、工程機械等重點行業率先開展產品碳標識認證。指導制定統一的江蘇省產品碳標識認證標志,鼓勵通過認證的企業在其獲證產品相關的包裝、說明書、廣告宣傳以及有關材料中使用,明確標注產品碳足跡認證信息,引導企業節能降碳。積極參與產品碳標識認證國家試點,及時總結試點項目經驗并加大宣傳推廣。
(四)加強產品碳標識認證跟蹤監管。按照國家統一要求,加強對產品碳標識認證活動的規范和引導,加大認證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依法查處認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碳標識認證質量評估和行業管理,引入信用懲戒和退出機制,探索建立認證機構“黑名單”制度,嚴厲打擊各類弄虛作假和虛標濫標行為。
(五)拓展產品碳標識認證應用場景。鼓勵重點行業龍頭企業開展產品碳標識認證,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強碳足跡管理,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支持高碳排放企業、外貿企業通過開展產品碳標識認證,挖掘自身節能降碳潛力、提高技術水平,應對國際綠色經貿規則。鼓勵大型商超、電商采銷碳標識認證產品,暢通碳標識認證產品銷售渠道。加強產品碳標識認證宣傳,引導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碳標識認證的產品。推動將碳足跡管理相關要求納入政府采購需求標準,加大碳標識認證產品政府采購力度。
(六)加快形成互認互信機制。推動區域互認,推進江蘇省碳足跡數據庫與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的互認共享,逐步推進碳標識互通互認。深化國際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際碳足跡相關標準修訂和國際計量比對,主動參與國際涉碳類認證規則和相關認證依據標準的制定與銜接、碳足跡相關的綠色倡議和交流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提升產品碳標識認證的國際化水平。
四、組織實施
(一)強化統籌協調。按照全省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部署要求,省級相關部門建立健全溝通對接機制,全面推進產品碳標識認證工作。各地要強化組織實施,加強相關部門、技術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等各方面的工作協同,聚焦本地特色產業和企業需求,探索推進產品碳標識認證工作。
(二)堅持有序推進。按照成熟一批、推進一批、持續完善的原則,分年度全面推進產品碳標識認證工作,穩步有序擴大覆蓋產品范圍,積極服務全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三)完善政策支持。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推動建立產品碳足跡核算、碳標識認證相關補助政策,推動各地落實行業節能降碳、質量獎補和機構能力培育相關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出臺扶持政策,對獲得產品碳標識認證的企業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支持產品碳標識認證技術服務聯盟等組織加強科研聯合攻關、高層級技術交流與人才培養。
(四)加大宣傳引導。借助“世界認可日”等宣傳節點,多形式宣傳推介產品碳標識認證典型做法和創新成果,加快形成江蘇經驗并宣傳推廣。做好綠色低碳宣傳教育,傳播綠色低碳理念,引導公眾參與,擴大碳標識認證工作社會知曉度和參與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