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水生態環境 | ||
文件號 | 制發日期 | 2023-05-18 |
近期,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突出流域特色,因地制宜確定了“十四五”期間長江流域等全國十大重點流域總體治理保護目標和重點任務布局。《規劃》是“十四五”期間水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文件,是指導流域內各級地方政府開展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實踐的依據,是推動流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促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有力抓手。抓好規劃實施,對推動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深刻認識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形勢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生命河,是我國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水源地、重要的清潔能源戰略基地、橫貫東西的“黃金水道”、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寶庫和天然的生態安全屏障,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三次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十三五”以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面落實,《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扎實推進,沿江省市統籌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各項規劃、行動計劃約束性指標全部超額或提前完成,并走在全國前列。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生態環境保護態勢發生了轉折性變化。
與此同時,長江流域整體治污壓力大、局部區域水環境問題突出,存在節水減排水平不高、部分河流生態流量保障程度較低,流域生境破壞、生態系統受損、湖庫水體富營養化,水環境風險高發等諸多問題。總體上看,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對照“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
二、準確把握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的思路與重點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確立,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講話中,明確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的總體思路,提出“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研究提出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的整體預案和行動方案,然后分類施策、重點突破”,要加強協同聯動、注重整體推進,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性和整體性,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指明了方向。
按照全國總體部署,《規劃》統籌長江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提出“十四五”規劃目標,并進一步提出了約束性、預期性指標要求。基于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總體良好的現狀,規劃指標以確保水質穩定為基礎,進一步提升生態用水保障、水生態保護要求,引導長江流域在面源污染防治、生態用水保障、重點水體生態保護修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試點突破。
《規劃》明確:到2025年,長江流域(不含太湖)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地表水國控斷面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不低于92.5%,劣Ⅴ類水體全部消除,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生態用水保障水平提升,恢復“有水”河流8條,62個重點控制斷面生態流量得到有效保障;重點水體水生態功能逐步恢復,修復河湖生態緩沖帶2042.5km,新增人工濕地面積11.3萬畝,34個水體重現土著魚類,9個水體重現土著水生植物。
《規劃》以河湖為統領,流域水系單元為整體,因地制宜、針對性提出長江流域“一干、七支、兩大水系、三湖、四區、三群”的水生態環境保護空間布局。
一干:長江干流水質穩定達到Ⅱ類,繼續實施“十年禁漁”,推進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中游水庫群聯合生態調度;加強沿江重點城市水環境治理,優化沿江產業布局,強化港口碼頭及航運污染風險管控。
七支:雅礱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漢江等七大支流保障河流生態流量,強化總磷污染防治,實施水系連通工程;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及管網改造,加強尾礦庫環境污染治理和風險防范。
兩大水系:洞庭湖、鄱陽湖水系重點強化農業面源、內源污染治理,控制水體富營養化;推進水系連通及生態調度,妥善處置湘江、沅江、資江等流域遺留重金屬污染。
三湖:重點控制巢湖、滇池、洪湖富營養化,加強周邊截污管網及生態緩沖帶建設,強化內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水系連通,修復退化濕地。
四區:長江源區加強河湖沼澤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三峽庫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重點提高污水和垃圾處理效率,開展消落區保護修復;長江口區重點推進濕地恢復與建設,強化港口碼頭及航運污染風險管控。
三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重點提升城鎮收集管網和污水廠處理能力建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入河排污口整治,實施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加強企業環境風險監測與管控。
三、穩步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落實
《規劃》聚焦長江流域“十四五”亟待解決的水生態環境重點問題,回應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突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切實可行的工作安排。并針對長江特點,在湖泊富營養化控制和重點水體水生態保護修復,生態調度和生態用水保障,“三磷”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和面源、內源污染防治,尾礦庫、底泥重金屬等水環境風險防控方面提出了進一步要求。
一是強化源頭、系統、綜合治理,穩步推動重點水體水生態整體改善。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水域開發利用管理。加強長江水生生物調查與珍稀物種保護,抓好長江“十年禁漁”。強化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完整性保護,開展長江上游高原湖泊及中下游富營養化湖泊治理保護,加強生態緩沖帶建設,實施重要濕地生態修復工程。
二是以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為重點,提供良好生態產品。加強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協同保護;全面加強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穩步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立、治”。加強瀘沽湖、滇池、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區域、洪湖、洞庭湖、鄱陽湖、巢湖等重要湖庫治理保護,積極引導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
三是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鞏固深化水污染治理成效。基本完成長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點湖泊排污口整治,提升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收集處理效率,鞏固“三磷”整治成效;補齊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短板,推進城鎮污水收集處理和初期雨水控制;開展水產養殖尾水專項整治,加強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持續加大黑臭水體整治,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和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
四是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著力保障河湖基本生態用水。推進流域節水減排和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監測,強化重點河湖斷面生態流量監管;強化江河湖庫水資源配置,推進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中游水庫群聯合生態調度以及長江七大支流和洞庭湖“四水”、鄱陽湖“五河”生態調度,健全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機制。
五是堅持聯防聯控、強化能力建設,有效防范化解流域水環境風險。加強長江干流及湘江、贛江、岷江、嘉陵江等重點流域化工園區及危險化學品碼頭風險防范,加強湖南、江西等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集中省份重金屬污染防治和“錳三角”污染綜合整治,強化尾礦庫分級環境監管。加強環境風險調查評估,強化環境風險監控預警體系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
(作者: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徐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