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國家發展改革委 | ||
文件號 | 制發日期 | 2022-05-10 |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骨干引領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濤)
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的發展進步和普及應用為基礎的新經濟形態,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國家《“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將“堅持創新驅動”作為五大發展原則的首位,明確打造國家生物技術戰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經濟發展瓶頸,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未來五年和更長一個時間,在《“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牽引下,我國生物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將持續壯大,有力支撐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生物經濟由大轉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生命健康領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最有望實現革命性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據統計,在《科學》雜志創刊125周年時公布的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中,52%屬于生命科學領域。生命科學研究范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對生物大分子和基因的研究進入精準調控階段,從認識生命、改造生命走向合成生命、設計生命。近年來,主要國家紛紛加大對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圍繞基因組學、腦與認知科學、合成生物學、精準醫療、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生物育種、生物質能源、生物安全等領域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影響,主要國家政府和各大生物醫藥企業都加大了在生物安全、疫苗和藥物研發等方面的投入,客觀上推動生物經濟進入加速發展期。
我國也將生物經濟相關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作為戰略重點,推動生物經濟取得長足進步。生物經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生物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形成研發、制造與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料藥出口國、第二大藥品和醫療器械消費市場、重要的藥品研發服務貿易出口國。生物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研發投入和專利論文數量大幅增長,重大創新成果持續涌現。產業集聚效應顯現,各類研發要素和制造環節加速集聚,圍繞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等重點領域培育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生物產業基地,成為區域經濟重要的增長極。
但也要看到,我國生物經濟發展還存在原始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究其原因,是我國在生物經濟領域的長期持續投入不足,創新力量布局重復分散,尚未培育形成起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機構和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生物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以及人類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對生命健康的更高要求,各國圍繞生物經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我國只有成功把握這一重大戰略機遇期,加快解決制約生物經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更好掌握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原創方法,才能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我國生物經濟加快實現由大轉強和高質量發展。
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突破生物經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制約、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和經濟工作的戰略重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科技創新工作放在“十四五”各項重點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提出的4個方面重點任務中,第一項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去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世界科技強國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各重要組成部分的戰略定位、應發揮的作用等提出明確要求。
生物經濟能否實現創新驅動轉型,加快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關鍵在于能否強化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布局建設,并充分發揮好這些機構的骨干引領作用。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無不是通過大力支持和發展國家科研機構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立完善支撐生物科技發展的一流科技設施和創新平臺,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工程,培育行業領軍企業和完善的產業鏈,打造高水平生物產業集群等舉措,提升本國在生物經濟領域的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
這是因為,各國都充分認識到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往往具有多學科、建制化優勢和體系化能力,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引領帶動能力,能夠有效集聚整合各方面力量開展協同攻關,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推動科技成果加快實現產業化。在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關過程中,很好體現了圍繞國家使命、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依靠跨學科、大協作和高強度支持開展協同創新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也充分體現了戰略科技力量在集聚整合相關科研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的引領作用。
三、持續做好生物經濟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
“十四五”時期,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總體部署,落實《“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的各項重點任務,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對生物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生物經濟相關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優化布局和能力建設。四類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各具特點和優勢,要充分發揮各類創新主體的骨干引領作用,并加強戰略科技力量與廣大中小企業、科技金融機構等其他創新主體的協同合作,才能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要圍繞生物經濟發展需求,高標準推進生物領域國家實驗室建設,加快推進該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瞄準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急需,加快產出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國家科研機構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強化不同學科間交叉融合,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為解決生物經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學科基礎與人才支撐。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上下游企業共建創新聯合體和高水平產業創新平臺,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科技計劃制定過程中充分發揮企業“出題者”作用,支持企業牽頭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任務,打造和培育更多科技領軍企業。
二是堅持“四個面向”強化生物經濟領域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瞄準產業變革方向和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聚焦生命健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基因與生物技術、藥物和疫苗、先進診療技術、精準醫學、醫療器械、生物育種等方向,組織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攻關,加快突破制約生物經濟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順應新科技革命和科研范式轉型趨勢,強化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材料技術、先進制造等新興技術領域的融合創新。適度超前布局完善生命健康領域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水平推進轉化醫學研究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設施等設施建設,加強已有設施開放共享。完善生物科技資源庫、生物樣本庫、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和生物大數據中心等科研條件平臺,以及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和轉化應用平臺建設,加強生命科學領域高端科研儀器設備和高端試劑等研發,提升對高水平創新活動的支撐保障能力。
三是完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結合生物領域創新高投入、高風險、周期長等特點,積極探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探索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完善生命健康領域人才評價機制,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促進科研成果加快轉化。大力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依托新型研發機構探索更加靈活的科研管理和組織機制,推動研究與臨床、研究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創新資源在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間自由有序流動。深入推進藥品臨床審評、上市審批和臨床試驗管理、醫保等制約生物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形成更加包容審慎的適應性監管體系。
四是優化生物經濟相關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區域布局。圍繞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區域布局,發揮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引領作用,強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形成引領生物經濟發展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和科技攻關主陣地,打造世界級生物產業創新高地。加強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生物產業基地等區域性創新高地建設,聚焦醫藥健康、現代農業、生物制造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世界級龍頭企業,形成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集聚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