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國家發展改革委 | ||
文件號 | 制發日期 | 2022-02-22 |
工業經濟在穩定經濟大盤中發揮著“壓艙石”作用,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是確保全年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抓手。當前工業經濟穩定恢復態勢仍不牢固,受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影響,工業平穩運行仍然面臨一定壓力。2月18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若干政策》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圍繞財政稅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投資和外貿外資、用地用能和環境等5個方面打出工業穩增長“組合拳”“連環招”,進一步夯實了工業平穩運行的政策基礎。從《若干政策》整個內容看,突出體現了“五個注重”。
注重政策導向的連續性、穩定性。確保工業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對于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更好發揮政策效力具有關鍵作用。為進一步提振工業經濟,有效對沖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一大批具體舉措在2020年、2021年陸續出臺,各類政策有效銜接、相互呼應,形成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合力。《若干政策》中的18條具體政策,一方面是對原有政策的細化再落實,另一方面是在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下針對工業運行領域出現的新情況采取的針對性措施。例如,在用能方面,《若干政策》提出“落實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政策”,就是用能科學考核的具體貫徹落實。在減稅降費方面,《若干政策》提出“延長階段性稅費緩繳政策,將2021年四季度實施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部分稅費政策,延續實施6個月”。
注重政策實施的系統性、協調性。堅持用系統觀念促進工業平穩運行,是做好工業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振作工業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加工生產、原料供應、要素支持、市場渠道等多個環節環環相扣,共同搭建了工業經濟循環的框架。暢通工業經濟循環,每一個環節都要有相應政策做保障。《若干政策》18條政策舉措中,提出“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就是為了鼓勵企業購置新設備、擴大再生產;提出“支持企業投資開發鐵礦、銅礦等國內具備資源條件、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礦產開發項目”,歸根到底還是為了確保工業原料穩定供應;強調“2022年推動大型國有銀行優化經濟資本分配,向制造業企業傾斜”,目的是進一步引導金融系統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資金要素支持力度;還有若干涉及外貿領域的相關政策,比如,“加大對傳統外貿企業、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等建設和使用海外倉的金融支持”,也有助于加快形成內外聯通的供給-需求轉化機制,為工業產品提供多元化的市場渠道。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國際物流是工業循環的“毛細血管”,此次政策加大了對暢通國際物流的支持力度,引導各地方、進出口商協會組織中小微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進行直客對接等,將有效保障出口運力,進一步緩解國際運力緊張的局面。
注重政策操作的精準性、差異性。工業領域市場主體眾多,發展水平不同,政策訴求多元化,平衡好這些關系,要求工業政策具備精準性的同時,必須兼顧差異性。精準性方面,中小微企業點多面廣,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大,助力中小微企業渡過經營難關,是穩定工業運行的重要方面。《若干政策》在稅收減免緩繳、普惠貸款支持等方面出臺具體支持舉措,無論是關于所得稅的優惠,還是擴大地方“六稅兩費”減免政策,都是針對中小微企業精準發力,真金白銀助企紓困的重要政策,充分體現了政策的精準性。差異性方面,考慮到不同企業用能水平的客觀差異,本次政策提出建立統一的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制度,對能效達到基準水平的存量企業和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在建、擬建企業用電不加價,未達到的根據能效水平差距實行階梯電價,就是以實際能效水平決定具體用能定價,從而達到引導所有企業積極開展節能減污降碳技術改造的政策效果。
注重政策推進的普惠性、功能性。具體的工業政策本質上也是產業政策,促進產業政策向普惠性、功能性轉型,是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途徑。比如,《若干政策》在財政稅費政策提到,“擴大地方‘六稅兩費’減免政策適用主體范圍”,讓更多的市場主體能夠享受到減稅降費的紅利;在金融信貸政策提到,“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將對推動煤電等行業綠色發展起到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在穩外資方面,“保障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同等適用各級政府出臺的支持政策”,以務實舉措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相關政策還兼顧到與工業領域密切相關的下游服務業,包括房地產開發經營、信息傳輸業、建筑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對這些行業在減稅降費方面予以統籌通盤考慮,此舉也有助于突破下游需求約束,暢通整個產業循環。
注重政策落實的協同性、聯動性。“落實”二字,是振作工業經濟的關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若干政策》強調協同聯動,對貫徹落實18條具體舉措提出了明確意見。從部委層面看,重點在加強統籌協調、做好形勢監測、強化政策相向配合等方面一以貫之推動相關工作。從省級政府層面看,《若干政策》要求各省級政府制定實施本地區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行動方案,構建相應的協調機制推動工作落實。各級地方政府要結合本地產業發展特點,在保護市場主體權益、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出臺更為有力有效的改革舉措。
當前,中國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仍然處于工業加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重要機遇期,要堅持久久為功,不斷夯實保障工業穩定運行的各類基礎條件。關鍵是狠抓政策落實,精準領會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內涵要義。只有牢牢把握當前工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才能推動工業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魏琪嘉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