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安徽省科學技術廳 | ||
文件號 | 滬科合〔2021〕26號 | 制發日期 | 2021-12-15 |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在更高水平、更廣領域共同開展開放創新,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開放創新為主線,充分發揮滬蘇浙皖創新優勢,推動區域國際合作資源及渠道共享、開放創新生態共建,促進建成全球領先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二、總體目標
發揮長三角區域對外合作整體優勢,堅持開放發展、共享共建、協同創新,以全球視野謀劃共同建設一批高水平開放創新平臺,聯合實施一批重大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引進培育一批高層次國際頂尖人才團隊,協同拓展一批國際科技合作渠道。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集聚配置國際創新資源,塑造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提升區域創新品牌影響,使長三角地區成為我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前沿和窗口。
三、重點工作
(一)共同組建區域國際創新合作聯合體
鼓勵和支持長三角地區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聯合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共同申報、承擔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類項目;面向新加坡、以色列、芬蘭等重點合作國別(地區),協同推進實施相關雙邊產業創新合作計劃,聯合發布合作需求,開展跨國技術創新合作;面向綠色低碳、公共衛生等領域研發需求,共同開展“對外發榜、全球揭榜”,吸引全球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和高科技企業與區域內創新主體合作解決關鍵技術難題;集中區域優勢創新資源,適時牽頭發起或參與全腦介觀神經聯結圖譜、深時數字地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EAST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二)共同建設國際科技合作開放站
發揮地區創新資源優勢,共享共建上海中俄創新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以色列江蘇創新中心、安徽哥斯達黎加科技園等一批長三角海外孵化(創新)中心;結合區域產業鏈創新鏈布局需求,共建一批國際聯合實驗室(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共同吸引世界500強外資企業、國際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國際科技組織等來長三角地區設立研發中心、實驗室和分支機構。加強中以(上海)創新園、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中歐(無錫)生命科技創新產業園、中以常州創新園、中新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太倉)國家先進制造技術國際創新園、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杭州萬向國際聚能城、中荷(嘉善)產業合作園、合肥國家中德智能制造國際創新園等合作園區建設,依托長三角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國際技術轉移網絡,合力推動科技成果跨境對接轉化,促進國際先進科技成果在長三角地區轉化落地。
(三)共同構筑國際創新人才蓄水池
加強長三角地區國際人才政策協調溝通,逐步推進一體化人才評價機制、認定標準,實現長三角地區國際人才互認,促進人才高效流動;共享海外引才渠道,聯合開展國際人才招引活動;共同爭取國家支持,探索放寬緊缺領域外國人才入境、工作、永久居留等準入限制和申請條件;提高國際人才綜合服務水平,吸引和集聚全球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
(四)共同打造國際科創活動會客廳
充分發揮浦江創新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制造業大會、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全球技術轉移大會、中國?江蘇國際產學研合作論壇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等品牌活動的區域輻射帶動效應,探索區域內三省一市共同參與、共享成果的新機制。共同承擔科技部組織的國際科技創新交流活動。針對重點領域、重點國別,在境內外聯合舉辦綜合性或專題性的國際科技交流對接活動。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組織架構。在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工作專班下設開放創新專題工作組,由三省一市科技部門相關處室負責人、相關設區市(區)科技部門負責人等組成,加強三省一市相關部門對國際創新合作工作的協調對接和推進落實。
(二)優化立項支持。加大對長三角協同開放創新的支持力度,積極探索加強對區域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合作載體的共同支持機制,積極探索長三角地區與國家聯動支持開放創新的機制。
(三)健全運行機制。專題工作組每年不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共同協商制定工作要點和任務,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問題,評估總結工作績效和經驗。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安徽省科學技術廳
2021年12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