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工業和信息化部 運行監測協調局 | ||
文件號 | 制發日期 | 2021-12-14 |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工業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縱深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形成歷史性交匯,數字技術與工業經濟融合發展大勢所趨。我國主動把握戰略機遇,推動數字經濟賦能工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近年來,依托數字技術、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經濟迅速實現復工復產和穩定增長,充分彰顯了數字經濟在增強工業經濟韌性、彈性和質量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未來一段時間,疫情引發的供給擾動、需求下滑、預期不穩等影響仍將持續,我國工業經濟穩定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繼續承壓。面對復雜形勢和嚴峻挑戰,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方面聯合出臺了《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暢通循環、拓展空間、強化政策、優化環境等4方面出臺16項新招實招硬招。其中,《方案》就全面利用數字技術打通堵點卡點、擴大需求、助推綠色發展等方面做出系統部署,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發揮數字經濟補鏈強鏈作用,暢通工業經濟循環
近年來,地緣政治沖突、全球化重塑、新冠疫情等引發“斷鏈”風險加大,保持產業鏈供應鏈順暢成為確保工業穩定運行的頭等大事。《方案》將“打通堵點卡點、確保工業經濟循環暢通”作為首要任務部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對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和重塑的作用日益突顯。敏捷補鏈固鏈,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數字經濟實現全鏈條泛在互聯貫通,有效減少信息摩擦,實現供需對接,助力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動態調整產品品類、優化產能,對市場需求變化做出敏捷反應。疫情期間,企業借助數字技術,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防疫物資生產裝備和產線的設計開發部署,既有效助力疫情防控,也搶占了市場先機。穩步強鏈延鏈,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數字技術和產業體系,既可以匯聚數據、軟件等技術資源,助力開放式創新、實現制造技術、材料、工藝等產業鏈短板的突破,也能打通制造與服務、產品與市場壁壘,推動工業加快服務化延伸,開辟新的發展空間和價值藍海。必須抓住機遇,更好發揮數字經濟對暢通工業經濟內外循環的作用。
二、發揮數字經濟增長引擎作用,拓展工業需求空間
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復蘇弱于預期的重要原因。挖掘需求潛力,是振作工業經濟運行的有效抓手。《方案》把“挖掘需求潛力,拓展工業經濟市場空間”作為第二大任務部署。數字經濟是擴大有效需求的主引擎。信息消費擴大內需規模。信息消費是增長迅猛的新消費,已廣泛滲透到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等各層面,持續拓展增長新空間。據測算,2020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5.8萬億元,在最終消費中占比首次超過10%。數字貿易拓展外需空間。數字貿易的突出特征是貿易方式數字化和貿易對象數字化,前者通過將數字技術與國際貿易各環節深度融合,推動工業品貿易降本增效提質,為工業企業貫通供應鏈上下游和開展跨地區復雜分工提供支持;后者提升了服務的可貿易程度,拓展了工業的服務化發展空間,有利于延伸和提升價值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擴大有效需求。近年來,我國5G、千兆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快速增長。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1—2025年我國政府與民間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額合計將達到10.6萬億元,約占到中國社會基礎設施投資的10%。必須更大力度釋放數字經濟在提振消費需求、擴大對外貿易、拉動有效投資方面的潛力。
三、發揮數字經濟創新引領作用,增強工業供給能力
供給體系質量滯后于消費升級需要是制約經濟循環暢通的深層次矛盾。《方案》部署了多項工業供給能力提升任務。數字經濟能有效提升供給質量,促進供需高水平互動,是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工業互聯網賦能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構筑了支撐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型基礎設施與關鍵賦能體系,驅動生產能力與資源要素在更大范圍內高效、精準配置,提高企業設備運轉效率、生產經營效益、產品質量與安全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有力推動我國工業向智能、綠色、創新等方向升級變革,帶動產業綜合競爭力提升并從價值鏈中低端向高端邁進。數字技術助力培育形成新模式新業態。數字技術將推動生產經營、業務形態與組織管理方式的全方位變革重構,構建數據驅動的工業新范式,形成智能制造、共享制造、產業鏈金融等新模式新業態,為企業帶來新價值空間,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必須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普及應用,賦能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工業質量效益。
四、發揮數字經濟節能降耗作用,助推工業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是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方案》就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做出多項部署。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節能降碳,提升工業能源利用效率和綠色制造水平。能源集中管控上,通過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工業用能可視、可管、可控,助力能源優化調度。低碳產品開發上,通過數字孿生、模擬仿真等降低綠色低碳產品開發周期和成本,滿足低碳需求。生產運營管理上,通過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優化工藝流程、物料調度,通過設備的精準控制和互聯互通推動產線智能化升級,提高生產運營效率。質量、安全、環保管理上,通過先進網絡、大數據、機器視覺等賦能質量控制,降低能源資源損耗;通過無人機巡檢、VR技術等實現安全監測預警,助力安全生產;通過環境污染物排放系統、碳排放管理系統等實現污染物/碳排放核查診斷,助力開展針對性節能減排優化。一體化管控上,實現生產與業務協同及資源調度優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必須加快推動綠色和數字化雙重轉型。
五、發揮數字經濟要素升級作用,優化工業發展環境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離不開優質要素的支撐保障。《方案》就“健全工業經濟保障措施”等進行了系統部署。數字經濟要素支撐作用日趨顯著。數字技術推動產融合作,優化融資支持。依托互聯網平臺,工業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對接渠道更加暢通,為銀行機構服務小微企業提供新途徑,為中小制造企業以低成本的方式解決融資問題提供了可能,也推動了產融結合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應用的獨特模式。數字技術提升勞動力市場匹配效率,破解用工難題。數字技術搭建了勞動力供需雙方信息發布和對接機制,降低勞動力市場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實現精準就業,提高就業效率,緩解企業用工難題。比如去年各地積極搭建就業平臺,有效地解決了疫情下棘手的企業用工需求問題。數據成為新要素,激活工業發展活力。工業正向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轉變,數據驅動是主要特征。數據驅動、工業機理與智能科學結合,正有力地推動制造業生產率躍升、產業鏈優化和競爭力重塑。必須利用數字技術促進工業發展的資本、人才、數據等要素升級,保障工業經濟行穩致遠。
數字經濟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正與工業經濟加速融合,前景廣闊、潛力無限。要推動數字技術與工業發展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上加速融合,大力發揮數字技術對工業經濟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助力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 余曉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