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 | ||
文件號 | 制發日期 | 2021-11-11 |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印發《“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發改環資〔2021〕1524號,以下簡稱《方案》),全面部署了推行清潔生產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組織保障,按照資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確定開展清潔生產的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工程,指明了“十四五”清潔生產推行路徑,對于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
一、立足新發展階段,系統推進各領域清潔生產
推行清潔生產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系統性工程,《方案》立足新發展階段,系統推進工業、農業、建筑業、服務業等領域清潔生產,從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全過程對“十四五”時期促進清潔生產作了系統部署。一是突出抓好工業清潔生產,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清潔生產評價,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加快燃料原材料清潔替代,大力推進重點行業清潔低碳改造。二是加快推行農業清潔生產,推動農業生產投入品減量,提升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水平,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三是積極推動建筑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其他領域清潔生產。
二、聚焦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大力推進清潔低碳改造
《方案》強調對能源、鋼鐵、焦化、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印染、造紙、化學原料藥、電鍍、農副食品加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推行“一行一策”綠色轉型升級,加快存量企業及園區實施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等系統性清潔生產改造,促進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盡早達峰?!斗桨浮诽岢鲈阡撹F、焦化、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等行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工程建設,推動一批重點企業達到國際清潔生產領先水平。
三、堅持創新驅動,加強清潔生產產業培育和模式創新
《方案》提出要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科技創新,推動清潔生產技術裝備產業化,培育壯大清潔生產產業,強調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技術應用示范,加強清潔生產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性研究,加快清潔生產關鍵共性技術裝備的產業化發展,加快建立規范的清潔生產咨詢服務市場,鼓勵具有競爭力的第三方清潔生產服務企業為用戶提供咨詢、審核、評價、認證、設計、改造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力推進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清潔生產技術裝備應用,加快清潔生產關鍵共性技術裝備的產業化發展。
《方案》突出創新清潔生產審核管理模式,探索推行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分級管理模式,對鋼鐵、焦化、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印染、造紙、化學原料藥、電鍍、農副食品加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的典型園區或產業集群開展整體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探索建立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審核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
四、突出全生命周期治理,推動污染物源頭減量
清潔生產促進法提出鼓勵綠色包裝,《方案》進一步細化明確,強調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健全工業產品綠色設計推行機制,引導企業改進優化產品和包裝物的設計方案,減少產品和包裝物在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的影響。例如,隨著電子商務、外賣、快遞等新業態發展,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編織袋、塑料膠帶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大量使用,給“白色污染”治理又帶來新的挑戰。塑料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是重要的基礎材料,不規范處置塑料垃圾會造成環境污染和健康風險,塑料污染現已成為國內外突出的環境問題。
塑料產品涉及生產、使用、回收、處置等環節,需要產業上下游全鏈條分工協作、共同發力,遵循《方案》中的綠色設計是要抓住的關鍵環節,包括:生產塑料的原輔料盡量采用環保、清潔型;生產工藝和設備要求先進、合理;生產過程優先使用清潔能源;生產過程需要高效,低污染;產品需要科學設計,有利于回收。具體來說,塑料原輔料雖然可以選擇生物可降解材料或者多次循環利用材料,但也應考慮生物可降解塑料產品的綠色設計,促進循環回收利用,從而盡可能減少固體廢物。
《方案》強調科學高效使用農用薄膜,推廣普及標準地膜,推動機械化撿拾、專業化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有效防治農田“白色污染”。這是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領域,也是前期矛盾比較突出的領域。科學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農膜,提高農業地膜的收集效率,促進農業地膜的回收,從而促進農業地膜回收目標的實現。強調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出推進賓館、酒店等行業一次性塑料用品禁限工作,這將積極推動服務業領域清潔生產,促進服務業領域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發展。
(作者:張全興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孫平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博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