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 | ||
文件號 | 制發日期 | 2021-11-15 |
清潔生產通過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全過程控制理念與實踐,實現“節能、節水、減污、降碳、降耗、增效”,是持續推進節能降耗、減污降碳的重要途徑和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印發《“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發改環資〔2021〕1524號,以下簡稱《方案》),從方案制定、方案定位、目標指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均實現了重大突破和創新。
一、突破傳統治理模式,推動工業行業環境保護向縱深推進
“十三五”期間,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良好成績,9項生態環境保護約束性指標全面超額完成。藍天保衛戰使得我們北方地區優良天數比例大幅度上升;碧水保衛戰使我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有了明顯提升;凈土保衛戰在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及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要堅持綠色發展引領,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推進生態環境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整體治理,全面突破傳統的環境保護工作主要集中在末端治理的局面;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找準各重點行業污染問題的關鍵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整治措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方案》明確指出,突出抓好工業領域的清潔生產工作,從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清潔生產評價、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加快燃料原材料清潔替代、大力推進重點行業清潔低碳改造多個角度入手,推進工業行業的綠色、清潔和高質量發展,充分體現了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有機結合的全過程污染防控理念,將成為生態環境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整體治理具體措施和抓手。多年來,以能源、鋼鐵、焦化等為代表的重點行業已成為環境污染問題的焦點,而清潔生產工作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節能、減排和技術進步。
《方案》提出推動能源、鋼鐵、焦化、建材等重點行業“一行一策”綠色轉型升級,加快存量企業及園區實施涵蓋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的系統性清潔生產改造,緊扣環境污染的關鍵行業,從源頭、過程及末端的全過程控制,突破重點行業污染治理的難點。“一行一策”則是抓住行業關鍵共性問題,改變傳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單一通過末端治理的手段,針對行業特點摸排污染物產生關鍵環節和點位,從生產全過程提出具有明顯行業特點的污染防控對策,同時也使得原本難以治理的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例如農副食品加工業一直是廢水產生量大、污染物濃度高的行業,傳統的末端治理工程量大、運維費用高,企業普遍難以承受巨大的污染治理費用,甚至出現偷排、漏排等違法事件。通過在行業推行關鍵共性清潔生產技術,則可有效解決農副食品加工業的污染問題。如在甘蔗制糖行業通過一系列清潔生產技術的應用,廢水產生量已經由60立方米/噸糖以上降低到8.1立方米/噸糖,大幅度緩解末端治理的壓力,降低廢水處理費用。清潔生產的“效益激勵”機制,有效化解了環保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持續推動企業自我改進,實現綠色升級,是“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具體體現。
二、拓展清潔生產領域,全方位推動環境質量改善
《方案》中除了提出“十四五”期間工業領域的清潔生產工作之外,還將農業、建筑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作為推進清潔生產工作的新領域,突破了多年以來清潔生產工作主要集中在工業行業的局面,是清潔生產理念的擴大和全方位延伸。隨著工業領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非工業行業的環境污染問題逐步突顯出來。農業的種植業、養殖業等面源污染問題,在一些地方正在由原來的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城鄉面源污染防治形勢不容樂觀。根據“十三五”時期對長江流域總磷污染的調查,中下游地區總磷污染50%以上來自面源即農業源,農用化肥的過度施用、養殖抗生素添加劑的不合理使用、以及養殖糞污未能有效處理,均導致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因此農業領域清潔生產工作也將成為“十四五”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農業領域推進農業生產投入品的減量,采用科學的化肥、農藥施用方式,節水灌溉模式,畜禽養殖抗菌藥的減量,以及農業、養殖業廢棄物的回收和資源化,一方面可大幅度減少農業污染物的產生,減輕農業污染的后處理難度;另一方面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方面開展工作,避免農膜、秸稈等廢棄物的長期堆積造成難以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建筑業的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化、使用回收骨料建材、服務業一次性塑料制品限用、交通運輸業調整運輸結構、使用清潔能源等一系列措施,都將清潔生產工作深入到行業內部,改變目前靠苫蓋防揚塵、柴油貨車限行、重污染天氣建筑工地停工等簡單的防控手段。清潔生產在“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將發揮重要作用。
三、緊扣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助力綠色低碳轉型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和新方向,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和氣候雄心峰會上鄭重宣示我國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再次明確了我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戰略抉擇、科學決策和堅定決心。《方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明確將清潔生產定位為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重要舉措,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要手段,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有效途徑。
我國推行清潔生產工作近30年,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清潔生產政策體系完善度、推進清潔生產職能部門管理定位以及清潔生產宣傳培訓力度等諸多因素限制,截止目前我國清潔生產工作推行主體更多集中在工業領域。如我國發布的51項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34個重點行業的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310項行業關鍵共性技術95%以上分布在工業領域行業。本次《方案》立足助力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新定位,除了對工業領域清潔生產做出了詳細要求外,拓展了農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服務業等其他領域。
四、堅持目標導向,多維主體推進清潔生產
基于綠色發展和減污降碳推進主體的差異性等新形勢和新需求,《方案》以重點行業為試點對象,開展行業生產工藝全過程診斷,避免審核過程簡單復制以及人力、財力的重復投入,梳理行業關鍵共性問題,形成并實施具有行業特色的清潔生產方案,充分發揮行業清潔生產審核的效能,提升整體清潔生產水平。另一方面,在工業園區層面,提升園區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水平,優化企業間資源要素配置、物質代謝和能源梯級利用,推動區域內優勢互補、資源能源高效利用,開展集中式清潔生產審核模式試點;《方案》創新性提出了涵蓋企業、行業、園區、區域四個維度清潔生產多維推進主體,同時結合不同清潔生產推進主體的目標需求差異性,提出了五大區域協同推進、十大行業綠色轉型“一行一策”、清潔生產改造工程和園區整體清潔生產審核模式創新試點。
五、發揮政策聯動合力,系統協同推進清潔生產
《方案》通過科學一體化設計,多部門聯動、多措施融合、多角度發力,通過推進清潔生產各類標準體系制定以及清潔生產技術體系創新,支撐清潔生產評價認證工作的創新模式,并將評價結果作為階梯電價、用水定額、綠色信貸、重污染天氣績效分級管控等差異化政策制定和實施的重要依據,這種“政策-標準-經濟-技術”清潔生產推進機制創新,實現了清潔生產與其他重點工作的深度系統融合和銜接,切實有效推動清潔生產工作的落實和全社會各類主體的積極參與。
(作者:席北斗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研究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