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民眾來說,談化色變,好像化工就是洪水猛獸。提起化工想到就是蒸餾塔聳立的化工廠、冒著黑煙的煙囪、排著污水的下水道、爆炸、毒氣……
于是,我們懼怕化工,遠離化工,責怪化工,臭罵化工!仿佛化工就是這個世界的毒瘤,應該切之而后快!
誠然,化工污染確實存在,并且范圍很廣。在化工生產中也確實有很多企業存在不規范的地方,從而引發一系列事故,給人民和社會帶來損失。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化工對我們生產生活的巨大意義,甚至完全否定化工。當我們罵化工的時候,不妨看看我們生活中,有多少方面離不開化工!從汽車到家具,從手機電腦到辦公出行,從飲食到娛樂,哪一樣能離開化工呢?可以說,化工幾乎是對我們生活滲透最廣的一個行業了,牽涉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所以,要知道,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化工,連口罩都生產不出來。
一個國家能不能沒有化工產業?
我國有十幾億人等著吃飯,沒有完整的產業基礎怎么行?
可以說化工主要是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切跟材料有關的問題。沒錯,是一切。
化學工業從民生的角度來說:她跟你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關,沒有她你連遠古時代都回不去,只能是石器時代。
化學工業從經濟角度來說,化學工業是基礎工業,沒有化工的支持,蓋房子哪來的鋼筋水泥混凝土,吃穿住行的各類產品更無從談起。
口罩短缺背后邏輯
疫情爆發突然,除了湖北全省各大醫院都在尋求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廣東、浙江、河南、山東、昆明等多地區醫院也發出過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庫存告急的求助,而“買不到口罩!”一時間也成了全國人民的苦惱。
“全國口罩廠家至少3萬以上,在常態下市場供應充足,但現在疫情突發而且正趕上春節,天災人禍,不僅是各地醫院,全國人民都在找口罩,工廠沒有足夠工人加上原材料短缺,是造成近期口罩等防護物料短缺卻供應不上的主要原因。
原材料進不來,就會影響工廠組織生產。大部分口罩生產企業都不會也沒有能力儲備很多原材料。
因此,市面上的口罩企業仍然濾材緊缺。1月27日,就有數家口罩生產企業通過浙江本地媒體平臺尋求原材料供應商。也有口罩廠家指出,其實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都有不少無紡布生產企業,但疫情爆發突然,各方都準備不足,即使個別無紡布企業有存貨,物流因素又導致拉不過來。
中國六大無紡布生產基地
1、河南省長垣市
河南省長垣市,位居中國三大衛材基地之首,擁有各類衛材企業70多家,經營企業2000多家,平時占據全國市場銷量50%以上。
2、湖北省仙桃市
中國無紡布之都:湖北省仙桃市擁有非織造布及其制品企業101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3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占全中國60%的無紡布產品市場份額。
3、浙江省紹興市
4、山東省淄博市
5、江蘇省儀征市
中國非織造布與化纖名鎮:江蘇省儀征市真州鎮。
6、廣東省南海區
中國醫衛用非織造產品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位于南海區九江鎮,總規劃面積約332萬平方米,北區分為配材生產區、成品生產區、高端產業區和物流倉配區四大區域。將醫衛用非織造布示范基地打造成為年產值超過200億元的產業集聚基地。
我們通常說口罩是無紡布材料,無紡布是相對紡織布來說,就是非紡織的布,是由定向的或隨機的纖維而構成。
從口罩用料上來看,聚丙烯高熔指無紡布專用料成為最佳選擇,可用于一次性手術衣、被單、口罩、蓋布、液體吸收墊等多個方面。
有報道數據顯示,1噸高熔指纖維料可生產大約25萬個病菌防護口罩,1噸透明料可生產約50萬個醫用一次性注射器,疫情面前聚丙烯生產廠家正在積極行動,積極確保原材料能夠充足供應。
口罩生產跟化工產業密切
中國口罩早已經實現流水線生產,智能化程度相當高,生產口罩的速度非常之快,而且也不是勞動密集型企業。
按照正常情況下,一般一臺機器每秒就可生產出2至3只口罩,通常每分鐘的生產數量在上百只,多條生產線可以用子彈出膛的速度生產。
此前的常態生產能力下,國內的口罩企業過的并不滋潤,甚至嚴重過剩。這些年口罩企業經歷了很多波折,2003年非典之前口罩廠家并不多,非典期間以及之后出現了一輪井噴,后來北京霧霾又冒出來一些企業,現在霧霾沒有那么嚴重,又有一些口罩企業被淘汰了,這個行業也是以市場為導向的。(▲鏈接文章→盛虹3000萬元緊急“復活”破產企業,可日產12萬個口罩)
但即使如此,中國口罩產量仍占據全球的50%,口罩企業主要布局在長三角、珠三角、湖北仙桃和安徽桐城,全國至少有3萬家口罩企業,知名口罩企業20多家,而湖北仙桃有3000來家口罩企業,是個產業集群,不過仙桃口罩企業95%以上是出口的,家庭式的小作坊生產,一家一廠。
化工不應該妖魔化
化學工業從公眾印象角度來說:被妖魔化的太厲害,一提化工或者化學第一反應就是污染。拿很敏感的PX項目來說,大連、廈門等地都鬧過PX的事,可有多少人了解過,PX的污染程度會有多大?是否可控?利弊該如何抉擇?沒PX你家全穿羊毛羊絨絲綢嗎?
這件事造成的后果是PX成了人人喊打的妖魔,而中國目前還有60-70%甚至更高的需求是從韓國等鄰國進口。
別再談“化”色變
不可否認某些不合法合規的化工企業確實存在污染,存在爆炸,甚至事故傷亡的問題。甚至經過媒體傳播后,問題就被無限擴大延伸,人們在充滿化工污染、化工爆炸、化工事故的信息巨浪中喪失了思考,自然而然對化工產生了恐懼心理。
一些地方的化工產業發生事故、險情,深入剖析可以發現種種原因――
▲有的地方不具備承接化工產業轉移的優勢和條件,既缺乏具有一定知識儲備和技能培訓的化工產業工人,又缺乏化工危廢品的處理設備和能力,可為了短期利益仍硬著頭皮興建化工產業園區,對此顯然應該果斷關閉、徹底整治。
▲有些地方的化工生產處于產業鏈低端環節,安全系數低、環境污染重、產品附加值低、潛在風險大,如果任其粗放發展而不加以整治提升、沉湎于“低端鎖定”,就可能帶來極大隱患,甚至讓那些優質、高端的化工產業受到牽連。
▲有的地方化工產業過去基礎很好,可因為廠房設備老化、相關產業的工藝有了新發展、環保有了新要求等,一時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但只要加以改造提升,就能達到標準,對這樣的企業,就不能簡單地“一刀切”“一鍋端”。
整治提升化工產業,絕不是不要化工產業、不再發展化工產業,而是要高質量、高效率、高安全性地發展化工產業。一方面要以壯士斷腕的意志徹底淘汰整治安全系數低、環境污染重的小化工,另一方面也不能走向“談化色變”的極端。
塑料、橡膠、油漆、涂料、藥品、化妝品、食品添加劑、服裝……在我們身邊,化工產品無處不在。化工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產品和服務,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健康發展的化工行業,對國民經濟和百姓生活有著極為密切也十分重要的意義。
化工不單是為我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服務,也為我們國家和世界上的這些重大工程項目在做支撐。過去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有了化工才成為可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