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距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15天,在安徽豐原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員工們正在熱火朝天地生產提供給北京冬奧會的生物可降解餐具。到開幕前夕,豐原生物將總計為北京冬奧會生產3000萬件(套)可降解餐具。
全部使用可降解餐具成為北京冬奧組委打造“無塑”冬奧的一道縮影。2020年12月24日,《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正式發布,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將全面貫徹“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在北京冬奧組委管理的競賽場館、非競賽場館、簽約酒店、服務場所/流線以及相關業務領域、辦賽環節嚴格落實國家有關要求,盡可能地減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加快推進新理念、新技術、新產品在北京冬奧會場景應用。
北京冬奧組委對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低碳管理工作高度重視,積極引進優質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作為北京冬奧會低碳環保工作的有效手段。2020年11月9日,北京冬奧組委與豐原生物簽約,將其作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供應商。豐原生物為北京冬奧會提供生物可降解餐具和相關支持服務,包括一次性餐具和注塑類餐具,如一次性刀、叉、勺、餐盒,以及注塑類托盤、筷子、吸管等29種產品。
這種生物可降解餐具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作為原料生產。聚乳酸是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生物基新材料代表,是目前性價比較高的生物可降解環保高分子材料,與傳統的石油基材料相比,每噸聚乳酸可減排約3噸二氧化碳。這是因為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經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相比于普通塑料采用焚燒處理,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排入空氣中,聚乳酸從原材料到聚合物生產過程的碳排放是通用塑料聚乙烯的1/3左右。
儀征化纖生產的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
豐原生物董事長李榮杰介紹說:“我們生產的聚乳酸是用農林廢棄物秸稈、玉米、木薯等可再生植物資源為原材料制成的。目前,10萬噸/年聚乳酸和2萬噸/年聚乳酸制品生產線開足馬力,全力保障北京冬奧會可降解餐具的充足供應。”
北京冬奧會還用上了中國石化生產的可降解塑料袋。2021年9月,中國石化所屬北京石油向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所在地張山營鎮捐贈10萬只可降解塑料袋,主要用于賽事場館服務和市民生活所需。這批可降解塑料袋是由中石化易捷北京分公司監制,以儀征化纖生產的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為原材料委托生產制作而成。相比常見的可降解塑料袋,該塑料袋更加耐用,還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力學性能,以及優良的生物降解性,在堆肥條件下能夠完全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減少塑料污染。
在北京冬奧會的制服裝備設計、生產、發放等各環節也同樣貫徹著可持續發展理念。2019年,北京冬奧組委成立了制服裝備專家委員會,依托北京服裝學院、安踏公司組建制服裝備研發實驗室,在面料、結構、工藝等方面不斷研發。2021年10月27日,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在北京正式發布。冬奧制服裝備供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及志愿者穿著使用,包含服裝、鞋品、配件三類。其中,裝備收納包所使用的紗線,是回收利用廢舊塑料制品生產的環保紗線;包裝袋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180天降解率可達90%以上。
可降解材料還應用到了為北京冬奧會量身定制的北京冬奧列車上。北京冬奧列車于1月6日正式在京張高鐵上線運行,部分列車使用新型奧運版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奧運版復興號的內裝全部采用了環保可降解材料,可降解率能夠達到50%以上,可回收率達到了75%以上。此外,奧運版復興號全車采用輕量化設計,與上一代車型相比整列車的重量減輕了20噸左右,綜合能耗也降低10%以上。
近年來舉辦的多屆奧運會都使用了可降解材料。2008年舉行的北京奧運會就廣泛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在集中用餐地點部分使用生物降解塑料餐具,在一次性用餐場所全部使用生物降解餐具,所有垃圾袋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倫敦奧組委提出成為第一屆承諾零廢物填埋區的奧運會,廢棄物處理最優的方法是使用生物塑料包裝。包裝采用生物基塑料改性纖維素以及共同混紡聚酯和淀粉構成,使用完的食品和飲料包裝廢料進行回收或堆肥處理。2016年里約奧運會也使用了可降解塑料餐具,以植物淀粉等可再生材料制造的可降解生物塑料餐具能在節能環保的前提下滿足衛生要求。不久前閉幕的東京奧運會上也應用了大量的塑料回收再生產品,如領獎臺采用可再生塑料制成,頒獎儀式司儀服裝布料來自回收纖維,放獎牌和頒獎花束的托盤由可回收熱塑性聚合物制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