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導致世界各地采取封鎖措施,造成運輸活動停滯,繼而造成燃料消費急劇下降,其結果是世界各地煉油廠的運營負荷大幅下降,也造成煉油催化劑的需求下降。根據埃信華邁最近發布的《特種化學品行業概覽》,2020年煉油催化劑需求下降3%~4%。隨著疫情趨緩,全球煉油催化劑需求正在恢復增長,但由于燃料需求增長乏力,何時能夠回到2019年的水平還無法預知。
產品需求艱難恢復
多家催化劑行業內人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需求破壞是影響成品油中期市場需求的主要因素。巴斯夫公司工藝催化劑高級副總裁德特勒夫·魯夫表示:“此次疫情已經對未來幾年的市場增長造成了干擾,損失可能永遠無法挽回。”雅保公司催化劑業務總裁拉斐爾·克勞福德表示:“疫情已經侵蝕了幾年的行業適度增長,預計到2023年前,運輸燃料需求都不會恢復疫情前水平。由于人們的出行習慣可能會發生永久改變,現在就確定疫情得到控制后,運輸燃料需求將如何回升還為時過早。”美國化學品咨詢公司Catalyst Group首席執行官克萊德·佩恩也預計,全球運輸燃料的需求恢復主要取決于疫情持續時間以及經濟復蘇所需時間,預計到2022年或2023年燃料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這比一般經濟機構對于宏觀經濟的恢復時間要晚。
由于煉油催化劑需求和燃料需求密切相關,燃料需求恢復的時間幾乎等于催化劑需求恢復的時間。魯夫稱,隨著燃料需求復蘇,煉油催化劑需求也將反彈。精煉產品的需求估計要到2022年底或2023年才會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會因地區而異,社會生活恢復正常后精煉產品需求將會恢復增長。
兩種產品影響最大
埃信華邁稱,FCC和加氫處理裝置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煉油裝置,其相應催化劑市場恢復更加艱難。克勞福德表示:“FCC的需求基本上與汽車行駛里程數相關,而且越來越多地受丙烯的需求影響。加氫處理需求主要受柴油車、卡車和公共汽車行駛里程的影響。日趨嚴格的燃料限制又進一步增加對加氫處理工藝的需求。”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對旅行的影響前所未有,出行和航空旅行大幅減少,恰好打擊了這兩類催化劑。
就未來形勢,克勞福德表示,FCC的需求將隨著煉油廠的負荷增長,由于循環時間較長和催化劑更換延遲,加氫處理催化劑需求可能會被進一步推遲。格雷斯公司煉油技術部門總裁湯姆·佩蒂表示,加氫處理催化劑需求的恢復可能會因為大修時間改變和噴氣燃料需求恢復時間的延長而有所滯后。
不過,佩恩則表示,疫情對加氫處理催化劑的需求影響并不像對FCC催化劑的需求那樣嚴重。隨著2021年煉油廠負荷提高,這些催化劑的使用量都將增加,因此加氫處理需求有望在今年更快反彈。科萊恩催化劑業務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斯特凡·海瑟稱,由于環保法規更趨嚴苛,且增加了可再生和可持續燃料調合組分的需求,煉油行業對催化重整工藝需求增加,特別是高性能加氫處理技術的需求增加。
環保壓力與日俱增
煉油催化劑行業正在受到油氣行業環保壓力的沖擊。全球對碳中和目標持續關注,能源轉型也在加快。莊信萬豐公司市場經理肯·切拉皮克稱,煉油催化劑市場規模和形態將受提高汽車燃油效率和汽車電動化持續影響。同時,脫碳燃料立法也將增加生物柴油的產量,這又需要更多的氫氣來處理生物原料,并增加氫氣產量和氫氣催化劑用量。佩恩表示,脫碳也是催化劑制造商和生產商的首要任務。環保法規也將繼續對煉油催化劑行業產生長期影響。魯夫表示,推動行業變革的其他長期因素包括低硫運輸燃料、更高燃效汽車、電動汽車市場滲透率以及創建更可持續能源行業的目標等。
在這一背景下,煉油催化劑企業也在加緊發展低碳技術。佩蒂表示,格雷斯正在積極投資研發。該公司完全有能力應對市場的趨勢變化。公司還通過提供循環催化劑管理和生物質原料加工服務,支持市場成熟地區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及其可持續發展目標。
巴斯夫煉油催化劑公司副總裁吉姆·奇倫波爾表示:“巴斯夫將繼續專注于推動更高成本效益的創新,并推出新產品。巴斯夫的Valor技術被引入重油原料催化裂化裝置,用以提高金屬鈍化效果。我們的催化劑設計靈活性使新技術能夠為客戶提供多經濟方案支持。并將繼續與客戶合作,利用有效且經驗證的催化劑技術,結合創新的新技術優勢,優化催化劑設計,不斷提高催化劑性能。”
莊信萬豐表示,公司的重點是可持續技術,即制氫技術和脫碳技術。切拉皮克稱:“我們在制氫技術方面處于有利地位。莊信萬豐還支持脫碳應用,并提供CO?捕集和凈化解決方案,以及幫助煉油廠脫碳的CO?燃燒后還原技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