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聽取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目前,全省固廢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法律實施中仍存在不少問題,防治形勢依然比較嚴峻。
連續第4年開展生態環保方面執法檢查
開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繼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之后,連續第4年上下聯動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執法檢查。5月10日起,檢查組分赴5個設區市進行實地檢查,查看單位和項目35個,隨機抽查點位11個,并通過座談聽取當地人大代表、基層執法人員和企業負責人意見建議,組織政府部門負責人共118人參加問卷調查,向社會發放法律知識問卷近萬份。同時,省人大常委會委托其他8個設區市人大常委會開展自查。
檢查發現,近年來通過提升固廢收集處置能力,我省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率達到90%以上,綜合利用、安全處置體系基本形成。“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率”“化工行業整治和危廢處置”等指標已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監測指標評價體系,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得到加強,地方配套標準、制度和名錄不斷完善。
依據新固廢法,我省不斷推進重點領域治理。以危險廢物處理為例,我省建立分級分類管理、信息化監管體系,加強區域性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嚴格跨省轉移管理。截至去年底,全省危廢集中處置能力達221.6萬噸/年,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達16萬噸/年,基本滿足實際需求。今年6月,我省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在全國率先正式上線運行,推動全省涉廢企業納入新系統監管、重點監管企業視頻監控聯網,危廢處置領域風險防控水平明顯提升。
2020年以來,我省在開展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行動中推進危廢專項整治,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3.7萬人次,檢查企業6.8萬廠(次),排查環境隱患50935個,已經整治50345個,發現重大隱患37項,全部完成整治。三年污染防治攻堅戰期間,共破獲涉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案件474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577人。
消化存量任務重收集利用有短板
固廢污染防治要求高、基礎弱、難度大,加之新法施行僅半年多,執法檢查發現法律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固廢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法律確定的重要原則,但檢查發現,全省固廢增量和存量長期居高不下,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埋在土里、藏在水下”,消化存量、償還欠賬任務較重。同時,新業態不斷涌現帶來新問題,如快遞包裝、塑料制品、報廢汽車、廢舊電池、廢舊電子產品等固體廢物產生量快速增長,污泥、脫硫石膏等污染治理副產物大量產生。目前我省固廢資源化手段不足、技術研發不夠,源頭減量工作任重道遠。
我省圍繞治理過度包裝已出臺最嚴“禁塑令”,但從執法檢查看,包裝物治理工作還需加強。一方面,全省郵政快遞行業綠色包裝產品供給不足,企業應用可降解包裝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快遞包裝廢棄物主要納入生活垃圾處理,其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全生命周期循環體系有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執法檢查組建議,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廣使用環保替代產品,鼓勵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和減量包裝,提倡綠色出行,在全社會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我省固廢收集、處理和利用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工業固廢方面開展了減量化技術研發,對2720家規模較大產廢單位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一般工業固廢利用處置率穩定在90%以上,但少數工業固廢處置能力還顯不足,有的地方對煤灰、爐渣等工業固廢處置利用率較高,但對紡織廢料、電子廢物、廢石材等缺乏有效利用渠道,個別地方還存在中小企業固廢處置難的問題。
生活垃圾的收集、處理,也是成績和短板并存。截至去年底全省處理設施達到97座,日處理生活垃圾8.94萬噸,其中焚燒處理占比超80%,居全國第一。但有的地方生活垃圾分類準確率還較低,終端處置設施建設不到位,仍存在“先分后混”等問題。執法檢查組建議,城鄉生活垃圾分類還需精細化管理,提高城鄉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度,按照能力適度超前、工藝先進領先的原則,常態化推進各類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并鼓勵農村地區因地制宜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固廢收集處置后的利用環節也可繼續改進。例如,13個設區市均建成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全省規模化處理能力達到2130萬噸/年,還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建筑垃圾處理特許經營制度,推廣資源化利用產品使用。
固廢污染防治法網需進一步織密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而從執法檢查看,我省在強化監管執法和織密固廢污染防治法網上都有待進一步突破。
以新固廢法出臺為契機,省政府先后印發多個規范性文件,構建了覆蓋工業生產、城鄉生活、農業農村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制度體系,并先后出臺7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地方標準。從執法檢查看,配套法規體系尚不健全。2009年制定、2017年修正的《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已滯后于實際需求,省郵政條例等相關法規需要修正,現有相關規劃、技術規范和名錄也需抓緊清理修改。
檢查中基層執法人員普遍反映,監管工作負荷重、難度大、專業性強,基層監管執法力量難以滿足實際需要。海關部門表示,涉及進口固廢鑒定、退運連帶等責任有待進一步落實。在新法執法上,法律明確提出“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我省也已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2017年以來先后立案偵辦相關走私案件48起,查扣洋垃圾14萬余噸,僅2020年就查獲退運非法入境固體廢物1.59萬噸。執法檢查組進一步指出,還要依法加強對走私行為的打擊,徹底切斷“洋垃圾”非法牟利鏈條。
新固廢法對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法定職責作了規定,但檢查發現,有的法定職責履行還不到位,企業污染防治主體責任也未完全壓實。執法檢查組建議,各級政府要擔負起防治主導責任,引導和督促企業依法履行防治的法律責任與社會責任,堅決防止“企業得利、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現象產生。
本次執法檢查中,南京市人大聯合安徽周邊地區進行跨區域執法檢查,探索形成貫徹實施固廢法的區域合力。固廢違法案件普遍存在線索發現難、行為取證難、訴訟鑒定難等問題,特別對于固廢跨行政區域轉移運輸違法行為,法律適用標準不統一現象仍存在。執法檢查組建議,積極推進部門間、地區間加強固廢污染聯防聯治,努力在組織機制、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等方面形成協同效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