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大型煉廠競爭力增強 石油需求超歐美
近日,業內人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全球每日燃料消耗量減少了數百萬桶。汽油、航空燃油等中間餾分油的煉油利潤率已跌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糟糕的市場環境為整個煉油業帶來了壓力。雖然隨著主要經濟體燃料消費復蘇,汽油和柴油消費有所恢復,總體情況好轉,但整體煉油業格局仍會發生巨變。歐洲、北美規模較小、設施老舊、工藝簡單的煉油廠面臨來自亞洲現代化大型煉油廠日益激烈的競爭,很可能難以挺過危機之后的競爭期,成為全球煉油業長期合理化調整的犧牲品。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全球煉油行業的重心或將因此東移到亞洲。
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煉油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一般來看,煉油廠的利潤率歷來與商業景氣度一致。如市場景氣,產能限制令煉油廠難以生產出足夠的燃料滿足市場需求,從而推高利潤率。當市場衰退時,產能過剩,利潤率縮水。在疫情大流行影響下,多數國家采取封鎖措施造成運輸領域石油產品需求量下降。這引發了煉油業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衰退。
今年4月,由于燃料消耗量大幅下降,美國煉油商被迫將原油加工量較此前5年的平均水平削減了20%。世界其他地區的煉油商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由全球主要原油出口國組成的OPEC和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也削減了原油產量。在這種情況下,煉油利潤壓力尤其嚴重。4月開始,燃料庫存不斷增長,即使原油庫存開始下降。
目前,煉油商的處境更為艱難。一方面,煉油商數量太多,競爭激烈。單一廠商能獲得的原油量不足,這就推高了原油成本;另一方面,燃料用戶需求不足,燃料市場供應過剩,從而壓低了燃料價格。結果是,全球煉油行業的原油加工率較低、產能大量閑置、利潤率和盈利能力較差。
石油消費需求東移
全球煉油商普遍感受到大規模封鎖措施帶來的負面沖擊。不過,由于一些行業終端用戶和主要經濟體復蘇速度較快,全球煉油商受影響程度并不平衡。目前來看,由于亞洲相對受沖擊小,外加亞洲未來市場增長前景較好,亞洲煉油商在需求方面比歐美同行有優勢。相對的,歐洲和北美地區那些設施最老舊、規模最小、工藝最不復雜的煉油廠的競爭壓力最大。
目前,北大西洋地區的燃料和石化市場需求已經飽和。需求增長中心已轉移到亞洲西部、南部和東部地區。英國石油公司(BP)今年6月份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過去25年,中國石油消費的年均增速達到6%,而印度的年均增長速度接近5%,中東的年均增長速度為3%。
而北美的石油消費自1995年以來僅以年均0.4%的速度增長,歐洲的石油消費實際上以年均0.2%的速度下降。2018年,亞洲和中東的石油消費總量首次超過歐洲和美洲,2019年差距進一步擴大。而由于目前亞洲與歐美在疫情方面的差距,石油消費需求將繼續向東轉移,疫情很可能將加速這一過程。
亞洲新煉廠加劇競爭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亞洲多地都新建了新型煉油廠。而與此同時,歐洲和北美煉油廠幾乎沒有獲得新投資。亞洲新一代煉油廠規模更大,設備更現代化、更先進的設備,能夠加工質量較差、價格較低的原油,生產更多高價值的產品。這進一步擠壓了歐美老煉油廠的生存空間。同時,跨地區運輸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加劇了燃料市場的全球競爭。目前,新建成的亞洲大型煉廠主導著快速增長的市場,同時加大在非洲等市場的競爭,甚至正在滲透歐洲煉油企業主導的歐洲市場。
歐洲和北美部分地區的煉油利潤率和盈利能力正面臨結構性壓力,如果沒有足夠投資,它們面對的問題很難解決。歐洲煉油廠尤其難以吸引投資,因為市場已經飽和,如果鼓勵使用電動汽車的政策深入推廣,市場還可能進一步萎縮。歐洲煉油廠由于規模小、設備老化、缺乏原油區位優勢以及市場需求萎縮而陷入困境。疫情加劇了這些結構性問題,并可能加速歐洲數家煉廠轉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