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告,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重整程序結束,開始重整計劃。
接下來將會是企業恢復正常經營,按照不同的債權類型逐步償還。償還債權可能以:現金清償;債轉股;分期清償;留債處理等方式進行清償。
時間軸:從行業巨頭到破產重整
發展期:
1991年: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營農藥制劑;
1993年: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1998年:南京紅太陽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名稱變更為紅太陽集團;
2006年:紅太陽吡啶項目開車成功,使紅太陽成為繼美國瑞力之后第二家能獨立生產“含氮雜環類三藥及三藥中間體芯片”——吡啶的廠家;
2011年:收購安徽國星。
巔峰期:
2016年:啟動“百億紅太陽”計劃。投資23億建設重慶長壽生產基地;
2017年:營收達59.08億元(歷史峰值);
2018年:開啟海外并購,阿根廷Ruralco公司60%股權,海外營收占比突破70%(主要依賴南美市場)。
危機爆發:
2019年:首現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負;
2020年:證監會立案調查(涉嫌信披違規)。
破產重整:
2022年: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
2023年:重整計劃草案未獲通過,退市風險加劇,核心資產被司法拍賣;
2024年:重整計劃獲批,重整程序結束。
破產重整后的清償債務
紅太陽在破產重整過程中,涉及的債權人包括金融機構、供應商、職工、稅務機關等多方主體。
紅太陽的破產重整程序結束,重整計劃獲批后,債權人將會陸續得到清償。優先債權(如職工債權)得到全額清償,普通債權通過現金清償、債轉股、留債等方式部分受償。
優先債權:包括職工債權和稅務債權,優先于普通債權受償。
擔保債權:有財產擔保的債權,優先從擔保財產中受償。
普通債權:無擔保的債權,按比例受償。
劣后債權:如罰金、罰款等,在普通債權之后受償。
紅太陽股份公司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經分組表決建設工程價款優先權組、有財產擔保債權組、稅款債權組、普通債權組均表決通過了重整計劃草案。
在紅太陽的重整計劃中,債權的清償主要通過以下方式:
現金清償:部分債權通過現金方式清償,但受限于公司資金狀況,現金清償比例較低。
債轉股:部分債權轉為公司股權,債權人成為公司股東,參與公司未來經營和收益分配。
分期清償:部分債權通過分期付款的方式逐步清償。
留債處理:部分債權在重整計劃執行期間暫不處理,待公司經營恢復后再行清償。
涅槃重生?
重整程序結束,法院裁定的重整計劃具有強制執行力,債權人需接受債務減免方案(如本金打折、留債等),短期內避免破產清算。
最終方案可能將會是部分現金+部分股抵債+部分留債的方式償還大部分債務。
但是,紅太陽的核心資產得以保留,可能通過托管經營或引入戰投的方式維持生產連續性。
紅太陽的核心產品(如百草枯、毒死蜱)等農藥制劑業務仍然具有較高毛利率,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客戶認可度,具備造血的基礎。
潛在風險:
(1)關聯方占款的追回風險:紅太陽集團及實控人占用的資金,雖被法院判決返還,但集團已資不抵債,實際回收率可能不足20%。
(2)經營性現金流修復困難:農藥行業產能過剩+環保成本上升,核心產品百草枯,毒死蜱等在全球仍然有持續禁限用風險。
(3)資本市場信任赤字:退市風險暫緩但未消除,若2025年財報再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可能觸發強制退市。另外債轉股可能導致的如股價下跌等不利影響可能會影響投資者的信息。
“止血”易,“造血”難
紅太陽重整計劃的獲批只是獲得了“ICU搶救資格”,其能否真正恢復健康經營仍然需要拭目以待。
復盤紅太陽近年來的風險點:
風險1:盲目擴張的現金流陷阱
投資規模遠超市場需求,如2018年毒死蜱全球產能過剩達40%,紅太陽仍逆勢擴產;2018年以高溢價收購阿根廷Ruralco公司。
風險2:“母體吸血式”集團架構
紅太陽股份長期從紅太陽集團關聯方采購原材料(如吡啶堿),并向集團關聯企業銷售產品,交易額曾占年度營收的25%以上。2020年證監會調查顯示,紅太陽集團及關聯方通過“預付款”“其他應收款”等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超47億元,直接導致紅太陽股份流動性危機。
紅太陽集團與紅太陽股份的關系,是資本市場中控股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典型案例:集團利用控股地位,通過關聯交易、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方式轉移上市公司資源;上市公司淪為集團融資工具和風險接盤方,最終因集團債務危機被拖入破產深淵。
風險3:過度依賴單一市場
紅太陽的主要產品毒死蜱、百草枯,長期依賴海外市場,海外營收占比超70%。國內外的禁限用政策會對其產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結語
紅太陽的黃昏或許尚未終章,是否能夠鳳凰涅槃還需我們拭目以待。但是,農化企業的黎明需要從風險防控開始。當潮水退去時,那些提前系好救生衣的企業,才有資格迎接下一輪朝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