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統計顯示,目前我國食用及工業乙醇開工率不足45%,主產區黑龍江和吉林的乙醇生產企業幾乎全線虧損。而與此同時,來勢洶洶的煤制乙醇正在蠶食下游市場,立于十字路口的生物乙醇產業前路迷茫。
乙醇市場供過于求
近年來,乙醇行業飽受供過于求的困擾,行業始終處于結構調整中,階段性開工以及成本倒掛幾乎成為行業常態,這也導致近年來乙醇產量一直處于停滯,甚至萎縮的狀態。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銷售經理朱甲軍介紹說,這一種局面在2024年發生了逆轉。據統計,2024年中國食用和工業乙醇全年產量為687.53萬噸,較2023年增長約為49.13萬噸,增幅達7.69%。
但這一變化不是來自行業的根本狀況有好轉,而是合成工藝乙醇產能快速增長,并且應用領域擴大,從而帶動中國食用和工業乙醇產量增長。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合成工藝乙醇產量為101.39萬噸,較2023年增長60.16萬噸,增幅高達145.92%,且合成乙醇產量超過木薯乙醇,僅低于糧食乙醇,成為中國第二大乙醇生產工藝。但我國目前依然以糧食乙醇占據主導地位,產量為487.97萬噸,約占全部產量的70.97%。
煤制乙醇來勢洶洶
我國合成工藝乙醇的主要工藝路線為煤制乙醇。近兩年,煤制乙醇發展迅速,工藝路線為以煤基合成氣為原料,經甲醇、二甲醚羰基化、加氫合成乙醇。
隨著國家政策的助力和市場需求的增長,煤制乙醇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國內多個煤制乙醇項目逐步落地,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國已經建成煤制乙醇生產廠14家,實際投產并產出產品的9家,其中產能較大的4家分別是安徽碳鑫、陜西榆神、河南利源、山東恒信。2025年剛投產的山東恒信乙醇裝置設計產能為50萬噸(年產能,下同)。據不完全統計,未來還將有總產能為740萬噸的煤制乙醇項目計劃投產。
朱甲軍表示,如果這些規劃的項目全部達產,屆時煤制乙醇的產能將會達到千萬噸以上。據機構預測,僅未來3年煤制乙醇產能就會達到600多萬噸,將有可能擠占目前普酒乙醇和無水乙醇500萬噸的化工市場以及地煉70萬噸的燃料乙醇市場。就目前而言,煤制乙醇產能已達300多萬噸,2年時間就搶占了乙醇市場11%的份額。
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生物乙醇的銷售量已從79.54萬噸降至63.76萬噸,降幅達19.83%,并且生物乙醇仍在不斷失去市場??梢灶A見,未來生物乙醇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會有更多的企業被淘汰出局。
生物乙醇困難重重
從乙醇行業下游消費來看,燃料乙醇需求占比達到40%,在乙醇行業里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從我國放開燃料乙醇市場以來,生物乙醇便不斷遭遇原料價格高企、油品市場萎縮以及煤制乙醇圍剿等威脅。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加,乙醇汽油銷量呈逐年下降走勢。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接近1300萬輛,同比增長35%;銷量占總銷量的40.9%,同比提高9.3個百分點。今年前兩個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8%,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超過50%。據機構預測,到2030年成品油消費比2024年將下降13%~21%,乙醇汽油銷量也將保持下降趨勢。
而燃料乙醇正是煤制乙醇重要的下游領域。朱甲軍說,目前,煤制乙醇已搶占了此前由生物乙醇占有的地煉市場50%的份額,在山東地煉市場,煤制乙醇占比已達到70%以上。
事實也是如此,一家大型生物燃料乙醇生產企業的數據顯示,1—2月,該公司在某省的燃料乙醇銷量同比下降超6%。
市場的不斷喪失加劇了燃料乙醇生產企業的競爭,市場廝殺日漸激烈,有的企業甚至以低于成本價搶占市場,以往建立的價格聯盟已形同虛設。
業內人士表示,從環境治理、成本以及糧食安全角度看,生物乙醇將不再是乙醇汽油的最佳選擇。
展望未來,生物乙醇行業的發展已走到岔路口,煤制乙醇的發展有效解決糧食燃料乙醇產能不足、工業無水乙醇價格偏高的問題。但隨著市場爭奪不斷加劇,無論是生物乙醇還是煤質乙醇都要積極尋找出路,非糧乙醇工業化以及大力向下游延伸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以此來實現產業鏈的增值和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