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2025中關村論壇期間,國務院國資委舉辦的“企業發現與發明論壇”上,首次面向全社會發布中央企業材料領域“十大基礎科學問題”,邀請全球科技創新力量同題共答,以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推動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問題1
納米材料領域:微納尺度傳感功能材料的增敏與特異性識別策略研究納米材料與感知目標在電子-原子-分子等不同尺度的基礎傳感理論、探索微觀介觀尺度下多元感知材料體系的多物理場感知耦合機制與靈敏度之間的構效關系模型,開展協同運用物理-化學多場耦合和多模態感知理論研究,增強傳感材料智能化識別能力。
問題2
超導材料領域:超導材料組織性能調控機理通過研究純鈮超導材料組織性能調控機制,為超導材料高性能化制備提供理論支撐,實現高RRR值超導鈮材和高性能射頻超導腔的制備,滿足我國乃至全球大科學工程用超導鈮材及鈮射頻超導腔的使用需求。
問題3
未來材料領域: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新型材料發現與理性設計面對日益復雜的產品需求和市場競爭,傳統的研發模式已難以滿足高效、精準的設計要求。構建材料機理數據庫,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AI能夠快速識別材料結構與性能之間的潛在規律,顯著提升研發效率和產品性能。
問題4
稀土材料領域:稀土永磁材料成相機理與結構調控方法開展稀土永磁材料成相機理與結構調控方法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主相結構、晶界調控等新技術開發,突破稀土永磁材料性能極限,推動實際能量密度達到理論值的90%,引領稀土永磁材料高端化發展。
問題5
生物基材料領域:面向纖維新材料的高效生物合成理論通過對纖維新材料的生物合成調控機制及合成路徑的研究,加深纖維材料生物合成本質的認知,為纖維材料合成新體系、綠色制備新技術及其工業應用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為纖維新材綠色制造新體系和產業技術變革奠定關鍵基礎。
問題6
鋼鐵材料領域:極端環境下鋼鐵材料組織穩定、性能演變與環境相容性機理通過研究強疲勞載荷、超高溫、極低溫、抗輻照、長時服役材料設計理論及極端環境下組織穩定、性能演變與環境相容性,突破先進鋼鐵材料高效設計、低碳制造和精準評價等技術,支撐高強韌、耐腐蝕、寬溫域等先進鋼鐵材料自主化。
問題7
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多場耦合作用下玻璃形成過程中的弛豫機制主要發生在玻璃轉變附近的弛豫,是過冷液體向玻璃態轉化的關鍵,對玻璃基礎特性起到重要作用。科學家多角度多維度研究玻璃馳豫過程,尚未形成明確統一的認知。揭示玻璃在不同外場因素下的馳豫機制,是明確玻璃本質的核心關鍵,將促進玻璃科學的巨大進步,也為新型玻璃開發提供重要理論基礎。
問題8
有色金屬材料領域:固態電池正極材料表界面離子/電子傳輸協同機制與動態結構演變規律闡明表界面多場耦合下離子/電子協同傳輸機制與動態結構演化規律,揭示原子尺度缺陷/畸變/空間電荷層對傳輸的調控作用,解析循環中副反應/應力/相變驅動的界面劣化機理,突破固態電池共性界面離子通量低技術瓶頸,為固態電池體系構建跨尺度理論支撐。
問題9
化工新材料領域:聚合催化體系與聚合物多級結構作用機制通過AI輔助多尺度建模,對新型催化體系設計、反應路徑的動態解析和高分子鏈拓撲結構、結晶行為與材料性能之間關聯機制的研究,結合材料基因組技術,構建“化學鍵參數-分子間相互作用-宏觀性能”多尺度傳遞函數,闡明多級結構的構效關系傳遞規律,實現從分子、超分子到宏觀尺度的跨層級精準調控,為化工新材料的研發提供理論支撐。
問題10
核材料領域:極端耦合服役工況下堆芯結構材料的協同失效機制行為模型核電站長壽期(≥60年)運行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長壽期高溫極端腐蝕環境中多種作用下包殼及堆芯結構材料的氧化腐蝕、溶解腐蝕、輻照損傷與缺陷演化、缺陷協同作用、微區化學與結構演化機理及老化效應累積的影響仍不明確,需探索宏觀失效的關聯關系,開發部件材料服役行為模型,為核反應堆堆芯結構材料及核燃料包殼的設計及評價提供指導和支撐,為國產重要部件材料長壽期安全運行提供理論和技術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