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己二酸生產過程氧化亞氮低溫催化分解消除技術”上榜生態環境部等發布的《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第五批)》。這一技術不僅破解了全球己二酸行業溫室氣體減排的難題,更以“負能耗、正收益”的創新模式,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工業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標桿案例。
低溫催化技術填補空白
己二酸作為聚氨酯、尼龍66等材料的關鍵原料,全球年產能近600萬噸,中國占比超60%。然而,傳統生產工藝中,每生產1噸己二酸會產生0.27至0.30噸氧化亞氮(N?O),是一種溫室效應為二氧化碳273倍的“隱形氣候殺手”。過去20年,國際化工巨頭壟斷了N?O高溫催化分解技術,其催化劑價格貴、運行成本高,長期制約行業減排進程,讓國內企業面臨技術標準缺失與專利壁壘的雙重困境。
華峰集團旗下的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己二酸產能為每年150萬噸,穩居全球第一,并通過了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認定。面對N?O減排挑戰,華峰化工從2013年啟動技術攻關,聯合上海華峰研究院構建“基礎研究—中試—工業化”全鏈條體系。
研發團隊歷經三代技術迭代,最終在2022年推出第三代T-350低溫催化劑。該催化劑起活溫度較國際主流技術降低100℃,降至350℃以下,分解率突破99%,設備投資成本下降60%,并創新集成余熱回收系統,成為全球首個實現“負能耗、正收益”的N?O減排工藝。以18萬噸/年己二酸裝置為例,其年處理N?O達4.82萬噸,相當于減排1315萬噸二氧化碳。
2023年4月,該技術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鑒定。鑒定委員會認定這項成果為國內己二酸行業N2O減排自主技術的首次工業化應用,填補了國內己二酸N?O減排技術的空白,為助力國家“雙碳”戰略和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減排提供了重要解決方案。
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贏
技術的突破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傳統高溫技術相比,華峰方案噸己二酸減排成本下降75%,蒸汽回用系統每年可節約標煤0.35萬噸,結合副產電子級N?O氣體等資源化利用,單套裝置年綜合收益超300萬元。
“預計2030年左右中國己二酸產能將達到600萬噸,如果全國50%左右的產能應用該技術,年均可減排80.19萬噸N?O,相當于減少2.19億噸二氧化碳排放,超過北京市2022年碳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一。”華峰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崔燕軍表示,目前華峰還在推進《己二酸行業N?O減排技術規范》編制,并啟動第四代N?O超低溫催化分解催化劑研發,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在減排系統的深度應用,進一步降低運行成本和能耗,積極打造全球行業標桿,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更多智慧。
全產業鏈降碳引領行業轉型
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華峰化工的低碳實踐不止于末端治理。從原料端的環己烷仿生催化氧化工藝,到生產環節的尾氣催化燃燒發電,再到廢水資源化利用,企業構建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碳減排體系,中水回用系統年節水200萬噸,固廢焚燒裝置副產蒸汽29萬噸,熱電機組汽耗率下降30%……13年來,華峰累計投入低碳創新資金10.3億元,推動噸產品能耗五年下降19%,碳綜合利用率超96%。該公司創造的“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模式,正在重塑產業生態。
從破解“卡脖子”難題到世界領先,通過智能制造、創新驅動和數字化轉型,華峰集團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在“雙碳”目標引領下,華峰集團等眾多化工企業憑借著一項項自主創新的技術突破,推動中國制造向著更清潔、更高效的方向穩步前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