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應急管理部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就前三季度安全生產明察暗訪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公布。22個國務院安委會綜合檢查組共抽查檢查企業單位2834家,發現問題隱患11243項,其中重大事故隱患256項。對于發現的各類問題隱患,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逐一向各省級安委會印發督促整改函,要求責成有關部門和單位落實整改責任,并對典型問題立案查處、追責問責,嚴格執行“一案雙罰”。
今年是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開局之年,各地各部門開展了大量事故隱患排查工作,此外,前三季度安全生產明察暗訪工作也于近日收官。
應急管理部安全生產綜合協調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要求,各部門制定出臺了54個行業領域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或重點檢查事項,各地區依據標準已排查出重大事故隱患30.1萬項,整改率95%,對未整改的重大事故隱患均已落實管控措施。針對突出問題和具體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通報約談7400余次。
此外,聚焦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全國目前已拆改違規設置鐵柵欄、防盜網、廣告牌1289.7萬處,督促整改占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問題414.5萬處。全國18個城市(區)試點開展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危化、燃氣、礦山等14個高風險行業領域18萬家企業安裝升級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
前三季度安全生產明察暗訪方面,相關負責人通報,22個國務院安委會綜合檢查組共抽查檢查企業單位2834家,發現問題隱患11243項,其中重大事故隱患256項,對于發現的各類問題隱患,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逐一向各省級安委會印發督促整改函,要求責成有關部門和單位落實整改責任,并對典型問題立案查處、追責問責,嚴格執行“一案雙罰”。
截至目前,前三季度明察暗訪反饋問題已完成整改10518項,整改率93.5%,重大事故隱患已完成整改235項,整改率92%。下一步將組織開展2024年度省級政府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及國務院安委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考核,初步定于11月份進駐各地區。
安全生產,道阻且長
一、龐大的隱患數量揭示安全風險廣度
此次國務院22 個檢查組抽查的 2834 家企業單位中竟發現了 11243 項問題隱患,如此龐大的隱患數量充分說明安全生產風險存在的廣泛性。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從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到管理的各個層面,都潛藏著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給安全生產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安全生產工作隱患排查需要持續推進、全面覆蓋、任務艱巨。
二、重大隱患凸顯潛在的重大危害 其中的 256 項重大事故隱患更是令人擔憂。眾所周知,重大事故隱患一旦引發事故,往往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些隱患的存在就像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威脅著企業員工的生命安全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消除重大事故隱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且需要高度專業的技術和管理手段,這無疑增加了安全生產工作的難度和復雜性。
三、企業數量眾多,監管力量和專業能力相對匱乏 此次2834 家被抽查的企業單位僅僅是冰山一角,實際的企業數量更為龐大。面對如此眾多的企業,監管部門的力量顯得相對有限。要確保每一家企業都能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法規,落實安全措施,需要建立健全高效的監管體系和長效的監管機制。然而,構建這樣的體系和機制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完善,這使得安全生產工作在監管層面任重道遠。
四、問題種類繁雜治理復雜 11243 項問題隱患必然涵蓋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類型,包括設備老化、操作不規范、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員工安全意識淡薄等。治理這些繁雜的問題需要綜合施策,既要從技術層面進行設備更新和改造,又要從管理層面加強制度建設和人員培訓。同時,不同類型的問題可能需要不同的專業知識和解決方案,這對安全生產工作的專業性和綜合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五、全民安全意識提升需要長期努力 安全生產不僅僅是技術和管理的問題,還涉及到企業員工和社會公眾的安全意識。盡管近年來對安全生產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但要真正讓安全意識深入人心,成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仍需要長期的教育和引導。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可能會忽視安全問題,員工在日常工作中也可能存在僥幸心理。改變這種觀念和行為模式,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意識,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每一起事故都是血的教訓,每一次反思都是安全的階梯。”這也正是整個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真正可貴的是吸取教訓,防微杜漸。我們必須牢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零容忍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保持敬畏之心,將每一起事故當作警醒,每一個生命當作責任。
安全生產,道阻且長,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不能有絲毫的松懈。只有通過企業、員工、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斷加強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識,完善安全制度,才能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的持續穩定進行,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安全生產是社會、企業、個人永恒主題,它不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而是相互協調配合共同營造的環境。
想保證安全生產,人身安全是關鍵,人的安全意識對安全責任心和安全行為的制約作用是最直接的。安全意識是安全生產的根本,是健全安全文化的基礎,是投入最少,效果最好的一項工作。
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過程是安全觀念從被動強制性到主動自覺性的一次質的飛躍,是每位工作者為之奮斗和追求的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