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徐圩新區是我國最大的原料多元化烯烴產業基地、最具影響力的聚酯原料生產基地、全國領先的高端新材料生產基地和國際最具競爭力的電子化學品生產基地。自“無廢城市”建設以來,徐圩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省市統一部署,積極推動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開展“無廢園區”建設,不斷提升園區工業固體廢物治理能力,探索創新管理模式,推動園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助力“無廢城市”建設邁上新臺階。
一、源頭減量化成效明顯
統籌園區產業布局,實現資源高效配置。園區堅持按照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的原則,以石化產業鏈延伸及配套服務為導向,不斷固鏈強鏈,推動區域間、區域內以及產業間循環經濟發展。按照“油頭化尾”原則,盛虹煉化一體化產生的芳烴,供應虹港石化生產PTA、衛星石化生產苯酚丙酮;在精細化工園區,主要原料由園區上游企業提供,構建了企業小循環、園區中循環、基地大循環的產業生態鏈條。目前,園區基礎原料就地轉化率70%以上,產業關聯度85%以上。
貫徹清潔生產理念,實現廢物最小化。園區積極引導和推動企業在原料采購、生產過程、工藝設計、廢物代謝等多個環節促進固體廢物減量化,達到高效利用能源物料,確保做到增產不增廢。2023年,徐圩新區組織5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總投入15620.92萬元,削減一般固體廢物產生量4756噸、危險廢物產生量28600噸。
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園區名片不斷更新。園區現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區、國家綠色工業園區、中國智慧化工園區和江蘇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023年10月,徐圩新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復查評估結果為優秀,并獲得生態環境部點名表揚。截至目前,徐圩新區已成功引導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并完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申報,正在積極推動連云港石化有限公司“無廢工廠”建設,助力實現化工園區資源高效、循環利用。
二、資源化利用途徑不斷拓寬
近年來,徐圩新區為有效解決新區產廢量較大的粉煤灰、污泥等一般工業固廢利用處置問題,開展了一般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項目研究工作;針對園區高硬度高堿度生產廢水,開展化學結晶造粒項目建設,相較于傳統石灰法,大幅減少污泥產生量;聚焦園區產廢大戶,堅持因廠施策、突出重點、靠前服務、主動作為,推動配套建設廢堿液氧化裝置,實現危廢處置量達4萬噸/年,廢堿液處置后可再生回用至企業,大幅提高了危廢園區內處置能力及危廢綜合利用率。
圍繞“變廢為寶、就近利用”的原則,徐圩新區積極謀劃并推進1.5萬噸/年廢催化劑綜合利用項目,待項目建成投產后,可以實現石化基地內廢催化劑資源化利用。園區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能力后勁十足,在提高危險廢物區內消納水平的同時,促進危險廢物園區內綜合利用率逐年增長。
三、處置無害化能力持續提升
結合企業產廢特點,采用“集中+自建”兩級危廢處置措施,在配套集中處置設施的基礎上,大力推動基地內產廢大戶自建固廢處置利用設施,降低危廢跨區域轉移風險。截至目前,園區現有集中式危險廢物焚燒能力1.5萬噸/年、填埋能力5.04萬立方米,盛虹煉化等6家企業7個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已全部建成投運,基地內自建危險廢物焚燒處置能力達約20萬噸/年。
徐圩新區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就地消納、能力匹配”的工作思路,再謀劃、再新增一批危險廢物處理設施,預計可新增危險廢物處置能力7.18萬噸/年,最大限度做到危險廢物處置不出園區。
下一步,徐圩新區將繼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明確要求,持續發力,深入推進工業固危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無廢城市”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