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 ||
文件號 | 應急〔2024〕60號 | 制發日期 | 2024-07-04 |
國家消防救援局、國家礦山安監局、中國地震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急管理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急管理局,部機關各司局,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部所屬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應對法)已由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為切實做好突發事件應對法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深刻認識突發事件應對法修訂的重要意義
突發事件應對法是應急管理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是應急管理事業發展的重要法治保障。突發事件應對法的修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黨的十八大以來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成熟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最新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對于完善我國應急管理制度體系,推動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各單位要深刻認識突發事件應對法修訂的重要意義,增強學習宣傳貫徹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自覺性,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突發事件應對各項工作。
二、深入開展突發事件應對法學習宣傳活動
各單位要把學習宣傳突發事件應對法擺上重要工作日程,科學研究制定學習宣傳計劃,明確目標原則,突出重點任務,壓緊壓實責任,推動貫徹實施。黨員干部要第一時間全面了解法律的主要內容,深入理解修訂的實踐要求,將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條款牢記于心、踐之于行,不斷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能力。要深入開展群眾性法治宣傳教育,面向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面向廣大農村和基層一線,綜合運用“報、網、端、微、屏”等媒體平臺,圍繞法律的重大意義、重要制度,結合群眾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具體的案例組織好宣講解讀,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突發事件應對法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律,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應當遵循的規范,讓法律家喻戶曉,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三、全力抓好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貫徹實施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以突發事件應對法修訂為契機,扎實推進應急管理法治建設,全面提高應急管理工作水平,在法治軌道上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盡快健全配套制度,認真對照新修訂的法律,加快完善重點立法項目草案;嚴格按照立法法規定,在突發事件應對法修訂施行之日起一年內,對應急救援職業資格等專門事項作出配套的具體規定;及時推動清理相關法規、規章、配套文件和標準,做好立改廢釋等工作,確保相關規定與法律的內容和精神銜接。要全面推進嚴格執法,統籌事前、事中、事后各個環節,扎實做好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等工作,全面履行法定職責,保障制度剛性執行,推動法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四、切實加強突發事件應對法學習宣傳貫徹的組織領導
學習宣傳貫徹突發事件應對法,是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各單位要按照本通知部署,結合工作實際,加強組織領導,認真統籌謀劃,精心組織安排,確保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要主動向黨委、人大、政府匯報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工作,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業務指導和工作保障。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作,健全協同機制,加大工作力度,匯聚貫徹實施法律的整體合力。要加強對下級應急管理部門特別是基層干部的督促指導,確保準確、全面適用法律規定。各單位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突發事件應對法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及遇到的問題和有關工作建議,請及時向應急管理部政策法規司反饋。
應急管理部
2024年7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