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氨業務分析師喬治·埃利塞夫表示,在全球氨的生產和消費中,用于國際貿易的比例相對較小。在經歷因俄烏沖突造成的收縮期以后,氨的國際貿易量將獲得來自中國的潛在增量,并通過低碳氨的需求逐步復蘇。
俄烏沖突造成負面影響
埃利塞夫表示,2023年,全球氨國際貿易量為1710萬噸,占全球消費量8.8%,較2021年的1920萬噸(占全球消費量的10.1%)有所下降。根據標普全球數據,2023年全球氨產能為1.939億噸,化肥生產用途約占產量的78%。
2023年,俄烏沖突仍是造成全球氨貿易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據標普全球公司旗下Fertecon公司最新發布的《氨展望》報告,俄烏沖突導致氨貿易大幅中斷。2022年國際氨貿易量收縮了165萬噸,2023年再收縮40萬噸。
埃利塞夫稱,2022年,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加劇了隨后的供應沖擊,導致歐洲幾家主要氨生產商在2022年年中前降低或停止了經濟性極差的氨生產,全球23%的國際傳統氨供應消失,由此對氨產業和市場造成非常強烈的供應沖擊。據稱,歐洲氨價格飆升至創紀錄的高水平,2022年4月達到最高水平的1600美元/噸以上。埃利塞夫說:“歐洲過去是一個巨大的氨生產地區,2021年的供應量為458萬噸,但產量幾乎瞬間消失,可以想象沖擊有多強烈。”
然而,由于存在大量累積的產能過剩,供應中斷影響逐步得到了緩解。而最近的一些產能擴張,包括一些專為出口設計的新產能,意味著新出口能力與實際進口需求之間的差距也在逐年擴大。此外,雖然俄羅斯正努力重返市場并增加出口,但預計不會恢復到2022年前水平。
中國新產能帶來流動氨
隨著氨作為燃料和氫載體的新潛在用途出現,預計未來氨貿易量將不斷增長。埃利塞夫預計,2025年國際氨貿易量將增加到1830萬噸。
在新的氨產能方面,埃利塞夫表示,中國的一些新項目預計將于2024年和2025年開始運營。他指出,中國大部分新建氨產能與工廠遷離城市或工廠為使用較低成本煤炭升級改造有關。此外,中國的新丙烷脫氫項目也會增加氨產能,因為這些工廠會副產氫氣,適合于生產氨。
Fertecon公司的《氨展望》稱,2023年中國的氨產能已出現大幅增長,凈增長了470萬噸/年,預計2024年還會增加360萬噸/年。
埃利塞夫表示,中國氨出口終端的產能現在估計為160萬噸/年。雖然中國市場估計氨消費量超過6000萬噸,商品市場量約為1200萬噸,但中國氨產品可隨時調整為“出口或進口”。因此,全球供應量的10%可隨時進入中國市場,反之亦然,這取決于市場的情況。
低碳氨需求將放大
埃利塞夫強調指出,2040年之前低碳氨產能或出現過剩。他說:“通過比較低碳氨的潛在需求和供應,無論是現有氨設備脫碳成為低碳氨,還是與氫能相關的低碳氨,因為供應方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供應方可能會選擇過量生產。”他補充說,包括藍氨和綠氨在內的低碳項目,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缺乏來自需求方的承銷。盡管存在這一擔憂,標普全球公司氨咨詢董事肖恩·穆霍蘭稱,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計劃項目中將有280萬噸/年的綠氨和390萬噸/年的藍氨投產,但到目前為止,只有每年12.5萬噸的綠氨產能在試點工廠投用。
標普全球預計,到2030年低碳氨需求將達2300萬噸。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人們對低碳氨的興趣程度很高;脫碳的緊迫性已經上升到全球議程上,技術進步也取得了進展,并使之成為可能。氨市場現在已擴展到化肥和化工行業之外。他說,已經宣布的低碳氨項目已經超過現有市場的規模,但目前階段,只有700萬噸/年低碳氨產能獲得最終投資決定。這只占到擬議的超過2.6億噸/年產能很小一部分,其中包括2.15億噸/年綠氨產能和4500萬噸/年藍氨。當然主因是目前環境經濟狀況不佳,低碳氨生產成本太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