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 ||
文件號 | 工信部聯重裝〔2024〕89號 | 制發日期 | 2024-05-24 |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財政主管部門,各地金融監督管理局,有關中央企業: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的戰略決策,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加快推動重大技術裝備和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就進一步優化完善保險補償政策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國家重點支持領域,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目標導向,推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以下簡稱首臺(套)、首批次〕創新發展和推廣應用。
突出應用牽引作用,明確政策定位。拓展首臺(套)、首批次概念內涵,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擴展支持數量和年限,增強用戶信心,以應用帶動首臺(套)、首批次迭代更新、實現批量穩定生產、形成成本競爭優勢。
突出保險保障作用,優化制度設計。推動首臺(套)、首批次保險擴大保障范圍、提升服務水平,通過保險風險管理的制度設計,破解初期市場信任不足導致的應用瓶頸。
突出財政資金效能,嚴格申報審核。規范申報程序,嚴格審核標準,穩定各方預期,加強總結評估,及時完善政策,有效提升政策精準性、實效性,切實發揮財政資金作用。
突出事前事后監管,加強監督管理。壓實各實施主體責任,加強規范指導,開展績效評價,強化執紀問責,有效提升政策執行制度化、規范化水平,更好保障財政資金安全。
二、明確政策支持范圍
(一)加快首臺(套)推廣應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是指國內實現顯著技術突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進入市場初期尚未形成競爭優勢的整機裝備、核心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產品。裝備可按照臺(套)數或批次數予以投保。
(二)加快首批次推廣應用。首批次新材料是指國內實現原始創新或顯著技術突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進入市場初期尚未形成規模化應用和競爭優勢的新材料產品。
(三)重點支持國家戰略領域。聚焦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創新成果,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發展需求,聚焦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需要,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以下統稱《目錄》)中裝備、新材料產品為基礎,重點支持國家戰略且質量風險大的領域,動態調整支持范圍、補助額度和補貼比例。
三、優化政策制度設計
(四)明確資格審定機制。采取“先資格審定、后資金申請”的方式。首先確定首臺(套)、首批次資格,明確資格有效的年限,并按裝備、新材料產品價值一定比例計算保費補助資金額度上限。
(五)調整資金申請機制。根據生產制造企業的資格審定、投保、裝備和新材料交付、保費實際繳納及當年財政預算額度情況,嚴格審核確定應撥付補助資金。對于已投保質量保障類保險的首臺(套)、首批次,一般不再收取質量保證金。
(六)提升保險保障支持。聚焦生產企業推廣應用及迭代更新階段面臨的主要風險,拓展適用保險險種,為首臺(套)、首批次提供綜合保險保障方案。支持生產制造單位根據裝備、新材料產品特性和實際需要,在政策框架下自主決定投保險種、投保數量和投保年限。保險公司按照“保本微利”與“精算平衡”原則,定期開展保險費率回溯和動態調整。
四、強化政策監督管理
(七)依法依規投保承保。生產制造單位、保險公司、用戶單位等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規定,在保險補償項目資格申報、資金申請、資金使用、承保理賠等方面加強業務管控,確保相關材料真實、完整、有效,相關工作合法合規。
(八)切實加強規范指導。工業和信息化部做好《目錄》動態調整、項目組織審核等工作,財政部按規定及時分配和撥付補助資金,金融監管總局負責保險市場監督管理。地方相關部門、中央企業做好項目審核、推薦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金融監管總局加強政策評估、績效評價等工作。
(九)強化政策執紀問責。生產制造單位、保險公司、用戶單位存在通過提供虛假申報材料、虛假理賠等方式騙補騙保,以及其他弄虛作假等違法違紀行為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追究相應責任,收繳財政資金,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本意見自發布之日起執行。此前印發的《關于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財建〔2015〕19號)、《關于深入做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財辦建〔2018〕35號)、《關于進一步深入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財建〔2019〕225號)、《關于開展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聯原〔2017〕222號)等文件同時廢止。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金融監管總局
2024年5月2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