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 ||
文件號 | 制發日期 | 2024-01-26 |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了《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為推進《方案》在石化化工行業落地,現就《方案》所附《石化化工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解讀如下:
一、《指南》的出臺背景是什么?
石化化工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是典型的流程制造,產品種類多、工藝流程長、物料物性雜、工況苛刻,且多涉及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和重大危險源,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加速滲透,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綠色安全發展任務更加緊迫的新形勢下,數字化轉型是筑牢綠色安全底線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打造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總體看,石化化工行業自動化控制、數字化基礎較好,走在流程工業前列,但數字化轉型水平尚難以滿足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亟需針對細分行業特色和轉型需求,加強數字化轉型系統謀劃,明確發展目標和實施路徑,夯實數字化基礎、增強網絡化互聯、提升智能化水平,為此特編制《指南》,旨在更好賦能高質量發展。
二、《指南》的總體考慮是什么?
《指南》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一是堅持系統謀劃,重點任務與現有政策手段充分銜接,突出可實施性。數字化轉型是系統工程,將圍繞標準先行強基礎、供應商培育優供給、技術改造促應用、平臺布局育生態、前沿探索搶先機、數據安全強保障等謀劃重點任務,為《方案》等相關政策實施提供具有行業特色的操作指南,強化工作協同。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分層級推進技術改造和平臺布局,突出可落地性。立足煉化、煤化工、精細化工等不同特點,圍繞本質安全、節能低碳、品控質量等需求,明確基礎設施系統填平補齊、先進成熟技術推廣等改造要求,解決企業產線裝備基礎不牢、安全環保管控水平不高、先進技術應用動力不足等問題。立足企業、園區、區域、行業等不同層級轉型需求,明確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云邊端算力協同建設重點,打造數字化轉型生態。三是堅持創新引領,立足重點場景探索新應用和強化基礎支撐,突出前瞻性。發揮好石化化工行業數字化基礎好、數據積累多、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強化數據驅動和場景牽引,以發掘豐富解決方案為主導方向,鼓勵供給側與需求側緊密協同,聚焦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協同等核心業務場景不斷開發新應用、發展新技術、提供新方案,補齊關鍵軟件及裝備短板,推進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應用和數字化賦能能級躍遷。
三、《指南》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指南》提出,到2026年,石化化工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實融合持續深化,企業智能制造能力明顯增強,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平臺服務取得積極進展,面向細分行業的人工智能引擎初步成型,由“深化應用”邁向“變革引領”,持續鞏固流程工業領先地位。數字化轉型成效突出,數字化轉型成熟度3級及以上的企業比例達15%以上,4級及以上的企業比例達7%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85%以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5%以上。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增強,上線2個以上石化化工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新增培育20個以上數字化轉型標桿工廠、10家左右標桿5G工廠、70個以上智能制造優秀場景、50家智慧化工園區。解決方案供給能力邁上新臺階,培育3~5家面向石化化工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建設石化化工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提高關鍵工業軟件、工業控制系統等供給水平。支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制修訂30項以上數字化轉型相關標準;化工園區和生產企業普遍設立“首席數據官”,基本建立分級分類數據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四、《指南》如何科學評估行業數字化現狀水平?
目前,石化化工行業缺乏統一的、可量化的、用來科學評估企業數字化現狀水平的指標體系,導致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家底不清、轉型路徑不明,亟需制定具有行業特色的數字化轉型評估標準體系,建立行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中心,統籌組織實施評估診斷工作,實現對標找差距、整改促提升、逐年有成效。《指南》提出2點具體措施,一是發布實施石化、化工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健全涵蓋基礎共性、重點領域應用、綜合評估的橫縱協同一體化標準體系,為實施全面診斷評估和轉型提升奠定基礎;二是依托行業相關咨詢服務機構,建立石化化工行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中心。推動各省區市組織分年度數字化轉型評估活動,建立診斷、咨詢、評估、改造、驗收等閉環化工作機制,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工廠。
五、《指南》如何提升行業場景開發和解決方案供給能力?
目前,石化化工企業大多存在生產過程物性參數等基礎數據尤其是物料組分等過程數據實時獲取能力不強、采集匯聚不全面、價值挖掘不深入等問題,制約數據要素價值發揮;基于石化化工過程“三傳一反”等機理、特征的低成本、可復制的解決方案供給不足,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等軟件自給率偏低,亟需加強供給能力培育,豐富解決方案供給,從探索新場景創新應用和補齊關鍵基礎短板兩方面發力,提升解決方案供給能力。《指南》提出2點具體措施,一是圍繞生產調度及巡檢、生產控制及優化、質量檢測與管理、設備運維與管理、安全管理、環保管理、能源管理、供應鏈管理、研發設計等場景開展新技術應用;二是夯實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硬件及裝備等基礎,培育具備較強創新能力解決方案提供商。
六、《指南》如何提高行業智能化水平?
目前,石化化工行業不同領域生產規模不一,存在裝備種類多、安全環保風險隱患大、數字化基礎參差不齊等問題,為增強指導的精準性,亟需因業制宜,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實效,根據不同細分領域轉型痛點和發展需求,立足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安全化發展方向,明確不同行業深化與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實現改造提升的實施路徑。《指南》提出,通過現有資金和政策渠道支持石化化工企業加快“智改數轉網聯”,在生產控制、安全環保等重點環節加快新型工業網絡、儀器儀表、智能裝備設備、關鍵軟件和系統等“基礎填平補齊”,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等“先進成熟技術推廣”,并設置重點領域數字化技術改造提升工程專欄,明確煉化、現代煤化工、傳統煤化工及化肥、氯堿、輪胎、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等6大主要領域先進技術的具體應用環節和建設重點,指導有條件的企業先試先行。
七、《指南》如何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
目前,石化化工行業化工園區、企業集團、重點區域多在探索建設數字化轉型底座,部分園區實現基礎設施網絡化、安全應急平臺化、業務管理高效化;部分企業集團推動內部企業加速業務上云,減小下屬企業數字化轉型壓力;部分省區市建設了省級智慧化工綜合管理平臺,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源和數據構建產業地圖,加快行業轉型升級。但是,行業層面缺乏對數字化轉型底座布局的統籌,未針對園區級、集團級、區域級及行業級等不同主體的需求明晰平臺建設重點和功能定位,亟需強化對石化化工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云邊端算力協同的系統謀劃和分類指導,引導行業各方積極建設平臺、用好平臺。《指南》設置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工程專欄,明確化工園區建設管控平臺、大型企業示范建設集團級平臺、重點地區加快建設區域“智慧大腦”、細分領域優化提升行業級平臺的建設重點和目標,推動化工園區智慧化管理、集團內高效協同、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優化、行業內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轉型。
八、《指南》如何推動人工智能等在行業的應用?
目前,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前瞻性技術,正加速向經濟社會全面滲透融合,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手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石化化工行業自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了DCS控制系統的應用,長期積累的大量數據具備開發、應用“大模型”的天然優勢,亟待引導行業從數據供給、場景驅動、企業培育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大模型”在石化化工行業應用探索,以期提升行業全要素生產率,賦能高質量發展。《指南》提出,充分發揮石化化工行業數據資源積累豐富、數字化基礎較好優勢,實施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發掘工程,構建基于通用大模型底座衍生的工藝過程優化、新產品模擬開發、裝置預測性維護、安全生產預警預判等重點場景的行業大模型。
九、《指南》如何完善行業網絡與數據安全治理?
網絡與數據安全是促進數據要素流通和價值釋放的前提。當前,數據安全風險事件高發、新舊問題交織,疊加行業多涉及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和重大危險源,行業完善網絡與數據安全治理更為緊迫,且任重道遠。為統籌發展和安全,《指南》提出,強化政策標準宣貫,指導行業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圍繞原油加工、煉化、基礎化學原料制造等業務場景,聚焦生產、工藝、能耗、科研等數據,深入開展重要數據識別備案和數據安全防護工作。
附:
石化化工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圖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