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 ||
文件號 | 制發日期 | 2024-01-09 |
近日,國家數據局、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選取了工業制造、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12個重點領域,旨在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行動計劃》強調堅持需求牽引、注重實效,試點先行、重點突破,有效市場、有為政府,開放融合、安全有序等4方面基本原則,并明確總體發展目標:
到2026年底,數據要素應用廣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經濟發展領域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得到顯現,打造300個以上示范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應用場景,涌現出一批成效明顯的數據要素應用示范地區,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形成相對完善的數據產業生態,數據產品和服務質量效益明顯提升,數據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場內交易與場外交易協調發展,數據交易規模倍增,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創造的新業態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數據賦能經濟提質增效作用更加凸顯,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在業內看來,《行動計劃》的正式落地,意味著2024年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將駛入“快車道”,商業化有望加速落地。
實現對經濟發展的倍增效應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已快速融入生產、消費、流通、分配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但目前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數據供給質量不高、流通機制不暢、應用潛力釋放不夠等問題。制定《行動計劃》就是要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
《行動計劃》要通過推動數據在多場景應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創造新產業新模式,培育發展新動能,從而實現對經濟發展的倍增效應。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從連接到協同,即從基于數據生成和傳遞的互聯互通,轉變為基于數據有效應用的全局優化,進一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通過從數據中挖掘有用信息,作用于其他要素,能夠找到企業、行業、產業在要素資源約束下的“最優解”。
2、從使用到復用,即從千行百業利用互聯網技術,轉變為基于行業間數據復用的價值創造,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作為知識的載體,數據在不同場景、不同領域的復用,將推動各行業知識的相互碰撞,孕育出新產品、新服務,創造新的價值增量。
3、從疊加到融合,即從數據匯聚支撐的效率提升,轉變為多來源多類型數據融合驅動的創新涌現,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不同類型、不同維度的數據融合,將推動不同領域的知識滲透,促進生產工具創新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模式。
此外,《行動計劃》包括五部分23條措施。概括為:把握一條主線、做好三方面保障、實施五大舉措,推動十二項行動。一條主線是指以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應用為主線。三方面保障是指提升數據供給水平、優化數據流通環境、加強數據安全保障。五大舉措主要包括加強組織領導、開展試點示范、推動以賽促用、加強資金支持和加大宣傳推廣等。十二項行動聚焦工業制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文化旅游、醫療健康、應急管理、氣象服務、城市治理、綠色低碳等12個行業和領域,明確發揮數據要素價值的典型場景,推動激活數據要素潛能。
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
從國家數據局會同有關部門、行業、專家深入調研的情況來看,由于不同行業數字化轉型程度不同、數據資源的基礎不同、場景需求不同,數據要素發揮作用的方式也存在較大差異。結合各行業發展實際,《行動計劃》先期選取12個行業和領域,推動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
值得注意,“數據要素×工業制造”排在《行動計劃》重點行動的首位。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量:
首先,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智能制造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戰場。
其次,制造業領域整體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程度較高。
最后,很多制造業企業從早年信息化建設開始便有意識地收集生產運營過程中各種數據,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源。
在政策推動下,數據產業經歷了從“互聯網+”到“數字經濟”再到“數據要素×”的演變,反映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經由早期數字技術推廣應用為主要內容的賦能轉型階段,進入以數據為關鍵要素并充分發揮其倍增效應和乘數效應的深入發展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