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
文件號 | 制發日期 | 2023-11-06 |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發改環資〔2023〕1409號,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將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00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聚焦破解綠色低碳發展面臨的瓶頸制約,探索不同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的城市和園區碳達峰路徑,為全國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就《方案》接受采訪,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要組織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經驗。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要加大中央對地方推進碳達峰的支持力度,選擇100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對試點城市和園區給予支持,加快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為全國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各地區能源結構、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不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也面臨著不同的困難挑戰。雖然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制定了本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但在城市和園區層面還有不少需要進一步細化和探索的工作。建設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可以有效激發城市和園區主動性和創造性,圍繞綠色低碳轉型開展探索,為全國提供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問:《方案》明確了哪些原則和目標?
答:《方案》提出了“堅持積極穩妥、堅持因地制宜、堅持改革創新、堅持安全降碳”4條工作原則,以及2025年、2030年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試點范圍內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機制基本構建,一批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舉措和改革經驗初步形成,不同資源稟賦、不同發展基礎、不同產業結構的城市和園區碳達峰路徑基本清晰。到2030年,試點城市和園區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重要改革如期完成,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機制全面建立,有關創新舉措和改革經驗帶動作用明顯,對全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問:《方案》部署了哪些建設內容?
《方案》重點部署了5方面試點建設內容。確定試點任務方面,試點城市和園區要根據國家和所在地區“雙碳”工作部署,謀劃提出能源、產業、節能、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試點建設任務。實施重點工程方面,試點城市和園區要結合試點目標,在能源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先進技術示范、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規劃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形成對試點工作的有力支撐。強化科技創新方面,試點城市和園區要創新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機制,大力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加快形成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完善政策機制方面,試點城市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綠色發展的財政、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創新碳排放核算、評價、管理機制。試點園區要著力提升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開展全民行動方面,試點城市和園區要大力推廣綠色低碳生活理念,普及“雙碳”基礎知識,創新探索綠色出行、制止浪費、垃圾分類等方面體制機制,切實增強各級干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問:國家碳達峰試點工作將如何組織實施?
答: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總體部署,聚焦破解綠色低碳發展面臨的瓶頸制約,會同有關方面認真組織實施《方案》。一是確定試點名單。統籌考慮各地區碳排放總量及增長趨勢、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等因素,首批在15個省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由有關省區發展改革委提出建議名單,經本地區人民政府同意后報國家發展改革委確認。我們將根據首批試點推進情況,組織開展后續試點建設。二是編制實施方案。組織試點城市和園區按照《碳達峰試點實施方案編制指南》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科學編制試點實施方案,明確重點任務、改革舉措、重大項目和工作進度安排。三是開展試點建設。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各方職責,組織各試點城市和園區按照實施方案扎實開展建設,及時協調解決試點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四是加強總結評估。組織試點城市和園區定期開展建設情況總結評估,系統梳理試點工作進展成效,深入分析試點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加強對試點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組織行業專家和專業機構提供政策指導和技術幫扶,對試點成效突出的城市和園區予以通報表揚,對工作進度滯后、效果不彰的試點及所在地區進行督促并責令限期整改。五是做好經驗推廣。及時梳理總結有推廣價值的經驗模式、典型案例和成功做法,推動轉化為地方法規、政策制度、標準規范等。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試點經驗交流活動,宣傳推廣綠色低碳發展創新模式和典型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