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 ||
文件號 | 蘇市監〔2023〕261號 | 制發日期 | 2023-11-07 |
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場監管總局有關部署要求,進一步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作用,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推動我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特制定本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拓展民營企業發展空間
1.優化登記審批方式。推進經營主體設立、變更、注銷全程網上辦理,加強部門數據共享、業務協同,進一步提升網上登記服務效率。推廣實施市場監管行政審批遠程評審工作規程和告知承諾規范,推行“只見一次面”評審。
2.培育扶持個體工商戶發展。指導各地做好個體工商戶經營者變更。推動各地建立“個轉企”培育庫,制定“個轉企”登記管理辦法,統一登記管理規范要求,打造便捷高效的轉型登記服務。開展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試點,落實精準幫扶舉措,開展梯度培育扶持,促進個體工商戶整體發展質量提升。
3.深入開展融資增信服務。升級原“蘇質貸”產品,在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服務平臺下設立“蘇質貸”子產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入,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低門檻、低成本的信貸支持。探索開展“蘇質融”業務,為民營企業提供信貸、擔保、租賃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大力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擴大銀行業金融機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線上辦理試點范圍,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構建多元化知識產權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格局。
4.支持參與標準制定。引導民營企業推進標準化建設,參與標準創新型企業培育工作。支持民營企業承擔各類標準化技術組織秘書處工作,平等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制修訂,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促進產品質量水平提升。
5.助推創新藥械獲批上市。以疫情防控、關鍵技術攻關、臨床急需、治療罕見病為導向,梳理全省范圍內100個創新藥,221個創新醫療器械重點關注清單。組建“一企一專班”,對列入重點清單的產品,檢驗、審評、核查、審批一體推進,全力助推創新藥械獲批上市。
6.支持開展線上經營。開展全省電商平臺服務協議與交易規則評審專項行動,及時糾正清理妨礙平臺內個體工商戶發展的不公平格式條款。督促電商平臺企業向平臺內經營者持續公示平臺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內容,按照質價相符、公平合理的原則確定平臺傭金等服務費用,實施流量扶農扶困扶新。
二、完善服務體系,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7.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完善公平競爭審查機制,規范投訴舉報處理、重大政策措施會審、政策措施抽查工作程序,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穩步推進信息化審查,依托監測評估系統對涉及經營主體經濟活動的各類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進行梳理,全面清理廢除妨礙市場準入和退出、妨礙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影響生產經營成本和生產經營行為等妨礙市場統一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開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組織對涉嫌行政性壟斷政府主體進行執法約談,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堅持懲防并舉,依法查處侵犯民營企業商業秘密的違法行為,積極推進民營企業建設成為商業秘密保護示范點,保護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合法權益。
8.一體推進監管服務。在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創新實施服務型監管模式,將執法檢查的著力點放在幫助經營主體糾偏扶正、防微杜漸上。發布市場監管涉企行政合規指導清單,聚焦經營主體高頻多發的違法行為,提出有針對性合規建議,從源頭上推動經營主體依法生產經營。建立健全源頭預防、事后回訪、信用修復、守信激勵等制度舉措,事前實施預警提示,向存在失信風險的企業精準發送預警,及時提醒企業糾偏;事中加強政策指導,主動告知各類涉企政策措施,不斷增強主體責任意識。
9.降低部分檢驗檢測收費。2023年,全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減半收取住宿餐飲業的電梯、鍋爐、壓力容器定期檢驗和監督檢驗費用;全省市場監管部門所屬檢驗檢測機構對個體工商戶委托的產品質量檢驗、計量檢測和特種設備檢驗費用減半收取;省市場監管局直屬檢驗檢測機構對小微企業委托的產品質量檢驗和計量檢測費用減半收取。
10.減免藥械注冊檢驗費用。2023年,對進入藥品特別審批程序、用于治療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藥品,進入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并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防控產品,免征注冊費;免征小微企業醫療器械首次注冊費。按現行標準的80%收取藥品再注冊費、醫療器械變更注冊和延續注冊費;對一般醫療器械企業產品檢驗收費減免5%,對小微醫療器械企業產品檢驗收費減免10%。
11.加強涉企價費整治。持續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和水電氣暖等公用事業領域價格監督檢查,重點查處不落實價費減免政策和越權違規設立收費項目、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捆綁收費和附加不合理收費等行為,為民營企業降本減負。
12.深化知識產權服務。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申請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7個工作日內予以核準。簡化個體工商戶專利糾紛行政裁決、行政調解立案手續,案情簡單的案件實施書面審理、線上審理。發揮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維權中心作用,推進專利快速受理、快速確權和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服務。
13.推動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指導百家電商企業完善合規管理制度,制訂推廣6類電商平臺服務協議示范文本。開展電商平臺合規培訓,實施“一企一策”精準服務,為相關電商平臺提供證照在線校驗服務。引導電商平臺企業為個體工商戶入駐開辟綠色通道,開展合規運營免費培訓。
14.推動廣告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加強數字廣告企業和數字廣告園區培育,充分發揮廣告業在引領高質量供給、刺激消費需求、改善市場預期、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加速集聚融合。開展“數字廣告+產業”一地一業活動,助推廣告業與數字、文旅、會展等地方特色產業深度融合。指導廣告行業組織和廣告產業園區探索建立廣告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開展引才聚才活動,推動廣告業高質量發展。
15.提供更加便捷的年報服務。探索擴大“多報合一”范圍,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按照《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規定,做好大型企業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合同數量、金額的年報公示工作。
三、優化法治環境,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16.全面壓減檢查頻次。積極推進跨部門聯合檢查,實現“綜合查一次”,有效解決“重復檢查、多頭執法”難題。推廣應用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開展差異化精準化監管,實現對信用風險低的企業“無事不擾”。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探索開展非現場無感式監管,取代部分實地檢查,最大程度降低對生產經營活動的打擾。
17.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建立健全經營主體容錯糾錯機制,對《江蘇省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和從輕減輕處罰規定》施行效果加強評估,研究出臺3.0版免罰輕罰規定,優化完善免罰輕罰清單,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堅持預防與治理、處罰與教育、執法與普法“三結合”,針對不同領域、不同性質違法行為,推進分類精準執法,依法對輕微違法行為免予處罰或從輕減輕處罰。
四、推進質量提升,增強民營企業綜合競爭力
18.加強“江蘇精品”培育。聚焦“531”產業鏈以及產業特色鮮明、領先優勢突出的5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0個國內領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10個引領突破的未來產業集群等集群體系,按照“江蘇精品”認證評價規則,進一步健全“江蘇精品”認證評價體制機制,加強“江蘇精品”培育力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19.深化質量認證幫扶行動。推進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國家和省級區域試點工作,形成提升行動助力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江蘇經驗。發揮小微提升聯盟和幫扶專家技術支撐作用,加大提升行動宣傳培訓工作力度,擴大提升行動覆蓋面和影響力。以開展“蘇質貸”認證融資服務為抓手,鼓勵各地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出臺更多扶持激勵政策,激發企業參與提升行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0.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推廣南京市“質量小站”、泰州市“泰檢易”、南通市“通通檢”等經驗做法,采用線上平臺和線下窗口相結合、質量管家和質量專家相補充的雙渠道服務模式,多渠道為民營企業提供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一站式”服務,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類難點堵點。
21.深化民營企業質量提升行動。充分發揮民營企業質量提升的主體作用,圍繞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目標,聚焦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持續開展民營企業質量提升行動。組織開展質量比對和質量攻關,找準比較優勢、產業通病和差距短板,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難點,完善產業鏈標準體系、質量管理體系和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質量提升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