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應急管理部出臺《應急管理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舉報工作的指導意見》規范舉報工作,鼓勵社會公眾參與舉報重大事故隱患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結合《指導意見》出臺,應急管理部從各地嚴肅查處的舉報案件中選取并公布5起安全生產舉報典型案例。
案例1:2023年6月,上海市應急管理局接到群眾通過應急管理部安全生產舉報小程序提交舉報,反映金山區某企業偽造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生產考試”微信公眾號等,并制販假冒特種作業操作證。按相關程序,上海市應急管理局、金山區應急管理局對舉報內容進行核查,綜合研判該案涉嫌存在刑事犯罪行為,積極協調公安機關介入,成功打擊了一個集“假證件、假網站、假客服”制販、引流、跑分、取現“一條龍”的跨省特種作業操作證制販犯罪團伙,搗毀分布在上海、廣東、廣西、山東、江蘇、湖南等多省市的制假窩點7處,抓獲犯罪嫌疑人20余人,封停假冒公眾號、網站8個,現場繳獲各類假證500余本及銀行卡、電話卡等涉案物品,已初步查證各類假證6000余套,涉案金額達1000余萬元。目前本案公安機關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參照《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第七條等有關規定,于2023年10月給予舉報人人民幣5000元獎勵。
案例2:2023年8月,河北省應急管理廳接到群眾通過應急管理部安全生產舉報微信小程序提交舉報,反映石家莊市正定縣某家具廠沒有相關的消防安全設備、安全通道,干式除塵系統未采用泄爆、惰化、抑爆等措施,存在安全隱患。按相關程序,正定縣應急管理局對舉報內容進行核查。經查,該企業存在干式除塵系統未采用泄爆、惰化、抑爆等措施的違法行為。上述行為依據《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第十一條第三款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正定縣應急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責令該企業暫停生產并限期整改。該企業現已注銷營業執照,斷開主電閘并清理設備、原材料及成品。
舉報人發現并舉報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河北省應急管理廳依據《河北省安全生產舉報和獎勵辦法(試行)》中安全生產舉報獎勵標準(2022版)第六部分第一項規定,于2023年9月給予舉報人人民幣3000元獎勵。
案例3:2023年7月,湖南省應急管理廳接到群眾電話舉報,反映長沙市瀏陽市棖沖鎮一水產養殖基地非法儲存煙花爆竹。按相關程序,長沙市應急管理局和瀏陽市人民政府立即組織核查。經查,該水產養殖基地倉庫內非法儲存煙花爆竹產品共計3.3萬件,涉案的一家煙花貿易公司在許可證載明的儲存(零售)場所外儲存煙花爆竹,兩家鞭炮煙花制造公司涉嫌向未取得零售許可證的單位或個人銷售煙花爆竹。上述行為分別違反了《煙花爆竹經營許可實施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和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依據《煙花爆竹經營許可實施辦法》第三十二條第四項和第十項規定,長沙市應急管理局對該煙花貿易公司處罰款人民幣3萬元,瀏陽市應急管理局分別對另外兩家鞭炮煙花制造公司各處罰款人民幣3萬元。相關涉案違法人員已被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行政拘留,并以涉嫌危險作業罪立案偵查。
舉報人發現并舉報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湖南省應急管理廳根據《湖南省安全生產領域有獎舉報實施辦法》第八條第二項規定,于2023年9月給予舉報人人民幣1.4萬元獎勵。
案例4:2023年3月,江蘇省江陰市應急管理局接到群眾通過應急管理部安全生產舉報微信小程序提交舉報,反映江陰市某機械有限公司部分焊接人員無證上崗作業。按相關程序,江陰市應急管理局對舉報內容進行核查。經查,該公司4名焊接和熱切割作業人員未持特種作業證上崗作業,執法人員責令立即停止相關作業,并對企業違法行為立案調查。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江陰市應急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九十七條第七項規定,對該企業處以罰款7.8萬元的行政處罰。
舉報人發現并舉報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江陰市應急管理局根據《江陰市安全生產領域違法行為和事故隱患舉報獎勵實施辦法(試行)》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于2023年5月給予舉報人人民幣1.2萬元獎勵。
案例5:2023年2月,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接到群眾通過應急管理部安全生產舉報微信小程序提交舉報,反映哈爾濱市道外區某加油站私埋7個汽油存儲罐。按相關程序,道外區應急管理局對舉報內容進行核查。經查,該加油站未按照規定報經有關部門審查同意,私埋7個地下儲罐。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道外區應急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九十八條第二項規定,對該單位及其法人共處罰款人民幣13萬元。
舉報人發現并舉報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根據《黑龍江省安全生產領域舉報獎勵辦法》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于2023年5月給予舉報人人民幣2萬元獎勵。
應急管理部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督促指導各地嚴格抓好《指導意見》落實,提升社會參與舉報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安全生產社會監督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