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標準普爾全球大宗商品洞察公司無機化學品業務負責人哈里·托馬斯表示,未來幾年,隨著原本作為全球聚氯乙烯(PVC)需求中心的中印兩國PVC產能大幅增加,全球PVC市場貿易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受此影響,印度的PVC需求將逐漸實現自給自足,中國將加大出口力度以解決國內產能過剩的問題。其他區域方面,歐洲因生產成本大幅上升正在減少PVC產量,從而減少出口量。美國生產商則擁有巨大的成本優勢,在利率大幅上升打壓房地產市場的同時,國內PVC需求大幅下降,只能通過增加出口來平衡國內需求低迷的困境。
中印兩國引領產需大增
此前,全球烯烴產品強勁的市場前景已經引發了投資熱潮。在PVC方面,2023年~2027年,全球至少將有900萬噸/年的新建產能投產。大部分新增PVC產能將位于中國和印度,這里也是需求增長的中心。此外,美國由于其成本優勢,也將新增一部分PVC產能,中東和東南亞也將新增產能。
托馬斯指出,據標普全球的調查,在2023年至2027年期間,全球計劃建成投產的19個PVC項目,產能總計900萬噸/年,大多數位于中國和印度。其中,中國正在建設8個PVC項目,總產能為370萬噸/年。與此同時,印度阿達尼集團在2025年將投產100萬噸/年的PVC產能,2027年再投產50萬噸/年;信實工業將在2026年投產150萬噸/年的PVC產能。這300萬噸/年的新產能對印度具有變革性,并將對貿易產生重大影響。目前,印度國內PVC產能僅為160萬噸/年,而年需求為340萬噸。
需求方面,托馬斯表示,2022年,全球PVC需求總量為4800萬噸,比2021年減少200萬噸。但托馬斯認為,這種下降是一種反常現象。托馬斯表示:“我們的預測是,與目前的情況相比,預計全球PVC需求會有顯著的增長。”
標普全球預計,到2027年,全球PVC需求將達到5800萬噸,2023年至202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接近4%。全球PVC需求的增長將集中在中國和印度。在中國,預計年增長率將從4%左右降至3%,但中國在全球PVC市場需求中所占的份額為44%,意味著未來5年,中國新增PVC需求將繼續占全球新增需求的近一半。相比而言,印度是PVC需求小得多的市場,2022年印度PVC需求僅超過400萬噸,但需求增長預計將從2017年~2022年的4%激增至2023年~2027年的6%或更多。2023年~2027年印度新增PVC需求將占到全球新增需求的近20%。標普全球預計,未來5年,PVC需求將出現高增長的其他地區包括東南亞、中東和非洲,預計這些地區將占全球新增需求的近20%。
歐洲因高成本減少出口量
標普全球認為,中國PVC出口將會增長,除了國內產能過剩因素,也得益于歐洲生產商的退出。在2022年初俄烏沖突發生后,能源成本飆升,歐洲生產商被迫減產。2022年,西歐的PVC出口減少了約50萬噸。托馬斯表示:“歐洲生產的氯氣有40%是用來制造PVC產品的,而電力大約占氯氣生產可變成本的2/3。”根據歐洲氯氣協會的數據,2022年12月,歐洲生產了50萬噸氯氣,遠低于2021年12月的80萬噸,是20多年來產量最低的一個月。托馬斯表示:“更少的氯氣意味著更少的PVC產出,這改變了全球貿易格局。”
盡管減產,西歐在2022年仍是全球主要的PVC出口地區。根據標普全球的數據,在2022年全球1300萬噸PVC出口貿易中,西歐占300萬噸,北美占300萬噸,東北亞占250萬噸,中國占220萬噸,其他地區占230萬噸。
美國保持成本優勢增加出口
在美國,高利率和疲軟的經濟增長將給今年的房地產市場帶來壓力,從而拖累國內PVC需求增長。托馬斯表示:“美國新建住房套數上漲了15年,但自2022年4月以來,美國新建住房套數已經下降了約25%。”這導致美國國內PVC需求在2022年下半年大幅下降,在12月觸底,剛剛超過27.2萬噸,是8年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出口量翻了一番,達到25萬噸。
雖然美國新建住房套數下降的趨勢預計將持續,但PVC產量應該不會受到影響。美國PVC生產商在全球擁有最佳的成本優勢。天然氣價格低意味著生產原料氯氣的成本低,乙烷價格低意味著生產原料乙烯的成本低。托馬斯表示:“如果美國生產商愿意,他們可以出口更多的PVC。”
托馬斯指出:“美國PVC生產的現金成本從新冠肺炎疫情前的約500美元/噸上升至疫情期間的800美元/噸。我們預測未來3年美國天然氣價格將維持在略高于4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的水平,乙烯價格維持在大約550美元/噸的水平。在這樣的價格水平下,我們預計美國PVC成本將到每噸650~680美元。”盡管2022年全球和美國的PVC需求下降,但美國的PVC產量卻增長了3%。
托馬斯表示:“1月開始,美國國內PVC需求和出口迄今為止較為強勁。我們預計美國生產商將滿足國內需求并補充出口,并在2023年達到更高的產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