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記者從8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8月15日,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對11起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污染環境案件進行掛牌督辦。截至目前,2起案件已進行至檢察院公訴階段,3起案件已結束公安偵查正提請檢察院審查起訴,另外6起案件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
據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這11起案件均為生態環境部門主動移送公安機關聯合查辦,涉及9個省份的幾十家企業,既有排污單位,也有第三方運維單位。其中3起涉氣案件,8起涉水案件。3起涉氣案件均為數據分析環節造假,其中1起案件為修改儀器參數造假,另兩起案件為通過物理手段干擾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轉。8起涉水案件均為采樣環節造假,違法手段主要為替換或稀釋監測水樣、繞過自動監控設施通過暗管違規排放等。
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檢察機關、公安機關高度重視,扎實推進案件辦理,形成執法打擊合力,及時推進案件進展。
據了解,本次掛牌督辦的11起案件只是2023年來三部門聯合開展“兩打”(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動中查辦的部分典型案件。2023年上半年,全國生態環境部門共查處涉危險廢物和涉自動監測數據違法案件1622起,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596起。其中,查辦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案件593起,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06起。
劉友賓表示,生態環境部門將繼續加大重點案件督辦指導,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配合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開展調查取證、性質認定、后果評估等,合力推進督辦案件深挖徹查,依法懲治涉案單位和違法犯罪人員,深入開展行業整治,有力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環境問題,堅決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