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江蘇省財政廳 | ||
文件號 | 蘇財金〔2023〕99號 | 制發日期 | 2023-07-07 |
各設區市、縣(市)財政局、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業管理部、各市中心支行,各銀保監分局,各有關金融機構:
根據《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蘇政規〔2023〕1號)和省政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要求,為支持我省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增產增效,現就擴大江蘇省中小微企業紓困增產增效專項資金貸款(以下簡稱專項貸款)規模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貸款支持對象。專項貸款總規模在《關于設立江蘇省中小微企業紓困增產增效專項資金貸款的通知》(蘇財金〔2023〕22號)100億元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到200億元,用于支持我省2022年6月底前注冊登記成立、面臨暫時流動性困難且當前仍正常生產經營的中小微企業,主要包括制造業、交通運輸、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體旅游等行業。
二、貸款額度、利率和期限。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單戶貸款額度最高500萬元,最低50萬元。在貸款總規模和單戶額度內,同一企業只能申請一筆專項貸款支持,貸款發放日期不晚于2023年12月31日,先到先得,用完即止。鼓勵銀行運用專項貸款積極發放小額貸款、信用貸、首貸(在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無貸款記錄),其中信用貸規模占比不低于30%,首貸戶占比不低于30%,并向小微企業傾斜。專項貸款利率不超過貸款發放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0個基點。貸款期限最短一年,最長三年。
三、貸款銀行。發放專項貸款的銀行范圍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恒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等省內分支機構,以及江蘇銀行、南京銀行、蘇州銀行和江蘇省農信系統等省內法人銀行。參與銀行名單根據工作需要適時調整。
四、申請程序。專項貸款通過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服務平臺在線申請(網址:www.jsphjr.com),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該服務平臺登陸并注冊后,點選“我要貸款”——“紓困增產增效專項資金貸款”,并按提示要求進行填報和申請。銀行審貸、授信和放款時間不得早于相關企業在該服務平臺的貸款申請時間。銀行應及時在該服務平臺中登記備案貸款發放信息,放款總規模達到200億元時,服務平臺將停止接受銀行放款登記備案。
五、貸款貼息。省財政對符合條件的專項貸款,給予貸款金額年化1%的貼息,貼息期限為一年。貼息資金采取先預撥、后結算方式,由省財政根據各銀行專項貸款發放情況,分期預撥給各銀行省行(含省內法人銀行總行、省農信聯社),政策到期后統一結算。銀行對專項貸款企業采取“先貼后補”方式,即銀行在發放專項貸款時,應與企業在貸款合同中約定,企業享受財政貼息政策期間由財政貼息1個百分點,并在收息時從省財政預撥的貼息資金中直接扣減財政貼息,企業不需要墊付財政貼息。享受其他貼息政策支持的貸款、省財政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政策支持的貸款,以及前期已申請獲得專項貸款支持的企業,不得重復申請和享受本貼息政策。
六、激勵支持。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統籌運用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對各貸款銀行給予支持。江蘇銀保監局將專項貸款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將專項貸款工作開展情況納入銀行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效能評價。鼓勵各地、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積極開展專項貸款政策宣傳推廣工作,向銀行提供符合條件的企業白名單,幫助企業盡快獲得專項貸款支持。
七、負面清單。專項貸款應當用于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用于償還企業其他債務,不得用于金融投資、理財等套利活動,不得用于投資國家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的項目。專項貸款支持對象不包括房地產行業、金融業和投資與資產管理類、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類、地方國有企業資本運營平臺類企業。對于借款企業及其實際控制人在貸款授信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專項貸款不予支持:當期有逾期貸款未償還;被列入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企業環評信用等級結果紅色(含)以下;納稅信用評級D級。
八、有關要求。企業在申請專項貸款時,應向銀行書面承諾符合專項貸款相關條件(承諾書模版見附件)。銀行應落實審貸責任,按市場化原則對專項貸款申請嚴格把關。要簡化審批資料,優化審貸流程,加快貸款投放,同時做好貸后管理,防止企業違規使用貸款資金。鼓勵銀行在專項貸款政策引導下,制定落實盡職免責等配套措施,加大對重點行業企業支持力度。不得虛報、冒領、截留、擠占、挪用貼息資金,不得引導本行和他行的正常貸款通過提前還款等方式轉為專項貸款,套取貼息資金。因違法違規操作造成貼息資金被套取、騙取等情況的,由銀行負責追回相關貼息資金。
江蘇省財政廳
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江蘇銀保監局
2023年7月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