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
文件號 | 市監質監發〔2023〕53號 | 制發日期 | 2023-06-05 |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
為全面落實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開展全國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部署要求,有效防范遏制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市場監管總局決定開展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全面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聚焦重點產品、重點對象、重點問題,多措并舉、扶優治劣,著力消除質量安全隱患,守牢守穩質量安全底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原則。
—突出重點、注重實效。聚焦重點工業產品,抓住質量安全關鍵環節、關鍵少數和關鍵風險點,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堅持邊查邊改、立查立改,有效防范化解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加強統籌、壓實責任。強化部門協作,加強信息共享,加大行刑銜接、行紀銜接力度,增強專項行動整體性和系統性。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發揮協同治理作用。
—標本兼治、扶治結合。堅持治標和治本相結合,深挖深層次矛盾和原因,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堅持扶優和治劣相結合,幫扶重點地區、重點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努力消除風險隱患。
(三)主要目標。通過專項行動,查處一批不合格產品,清理一批問題突出企業,曝光一批違法典型案例,移送一批違法違規生產銷售企業,幫扶一批質量管理薄弱企業,提出一批需要完善的產品標準清單,督促企業嚴格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推動建立完善“隱患排查—風險整治—規范發展”的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治理體系,嚴防質量安全事故發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二、主要任務
(一)突出監管重點。
1. 重點產品。危險化學品(溶解乙炔、工業過氧化氫、六氟化硫、丙烯酸、環氧乙烷、液氯)、危險化學品車載常壓罐體、水泥、電線電纜、化肥、消防產品(滅火器、滅火毯、滅火貼、逃生緩降器、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消防應急標志燈具、消防應急照明燈具)、成品油、防爆電氣、電動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充電器和電池、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燃氣用品(家用燃氣灶、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燃氣采暖熱水爐、燃氣調壓器、燃氣用不銹鋼波紋軟管、燃氣泄漏報警器)、煙花爆竹、老年用品(老年內衣、老人鞋類、老視成鏡、老年手機、成人紙尿褲、電熱毯、坐便椅、淋浴輔助器)、食品用紙包裝和容器等制品、電熱食品加工設備、農用地膜、安全帽等18種重點產品。同時,各地區結合實際,聚焦產業特點,對其他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以及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并有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的重點工業產品開展隱患排查治理。
2. 重點對象。重點產品生產銷售企業集聚區、質量安全問題易發多發區,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市場的銷售門店,以及輿情反映比較集中、消費者投訴比較多、在監督抽查和監督檢查中多次發現質量安全問題的生產銷售企業。
3. 重點問題。生產領域以無證生產、超范圍生產、未檢驗出廠或出廠檢驗記錄不全,以及生產過程存在偷工減料、摻雜摻假等問題為重點;流通領域以銷售無證產品、產品一致性不符、質量低劣、產品質量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和強制性產品認證要求等問題為重點。
(二)壓實企業主體責任。
1. 指導督促企業建立健全責任體系。以推進生產和銷售單位落實工業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為抓手,指導督促生產銷售企業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強化企業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責任,配備質量安全管理人員,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有效防范化解質量安全風險。
2. 組織企業開展質量安全隱患自查。組織轄區內企業開展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自查自改,生產企業以原材料進貨檢驗、過程控制、出廠檢驗為重點環節開展自查,銷售企業以銷售來源不明、一致性不符以及質量低劣產品為重點問題開展自查。督促企業細化排查事項,建立臺賬清單,對發現問題實施精準管控、及時整改,確保“真整改”“改到位”,并保留整改記錄。對自查發現的重大質量安全風險,督促企業主動報告并積極化解。
(三)強化監管部門責任。
1. 組織開展質量安全隱患現場排查。圍繞重點產品、重點對象、重點問題,對生產銷售單位進行現場排查檢查。對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重點檢查關鍵原材料、生產過程、出廠檢驗等關鍵質量控制點是否到位,生產場所、生產設備、檢驗設備等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對其他類型生產單位,重點檢查產品一致性和標準符合性情況。對銷售單位,重點檢查進貨驗收制度、銷售臺賬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以及銷售來源不明、假冒偽劣產品等情況。
2. 加大質量安全風險隱患監控力度。聚焦問題多發和高風險領域,構建科學高效精準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機制。完善風險信息采集網絡,注重從監督抽查、生產許可、認證監管、執法打假、缺陷召回、投訴舉報、輿情事件等日常監管中發現和反饋風險隱患信息,實現動態監測。制定發現風險預警響應和處置預案,抓早抓小,實現質量安全風險早預警、早處置,防止小風險變成大隱患。
3. 強化監督抽查后處理。加大流通領域、網絡銷售和農村市場監督抽查力度,對抽查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強化區域協同,實施質量安全責任生產流通雙向追查。對2年內2次及以上監督抽查不合格的企業組織專門現場檢查。對存在嚴重質量安全問題的企業,要進行約談,督促企業及時糾正問題,消除隱患。市場監管部門要組織監督抽查結果處理“回頭看”,對處置工作不力、進度落后的,予以敦促提醒、約談、通報。
4. 嚴厲打擊質量違法違規行為。對排查發現質量安全問題的企業,要及時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存在無證生產、假冒偽劣、以假充真等嚴重違法企業,要依法依規將其列入市場監管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對于實施生產許可、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的違法企業,發證單位要依法撤銷其相關證書。對涉嫌構成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要組織公布典型案例,強化震懾效應。
5. 開展質量技術幫扶。聚焦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重點問題,組織開展產品質量技術幫扶,通過“巡回問診”“質量會診”“質量培訓”等方式,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消除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建立健全質量技術幫扶長效工作機制,加強后期跟蹤,確保幫出實效。
6. 完善有關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持續推進重點工業產品國家標準制修訂。根據重點產品強制性標準實施情況和存在問題,提出一批需要完善的產品標準清單。組織技術機構、行業協會等加大有關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宣貫培訓力度;鼓勵行業、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引導企業依標生產、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7. 加強認證監管工作。加強對重點產品中列入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產品的監督檢查。在生產領域重點檢查出廠產品是否全部獲證并加施CCC標志,產品標識標注信息與CCC證書內容是否一致;在流通領域重點檢查銷售產品的CCC證書是否有效;依法查處列入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目錄,但未經認證擅自出廠、銷售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以及偽造、冒用、買賣認證標志或者認證證書等違法行為。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地方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建立工作專班,細化重點檢查事項,層層細化分解任務,壓實屬地監管責任、行業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相關工作完成情況將納入國務院質量工作考核和平安中國建設等重要評價指標。
(二)強化智慧賦能。要運用“工品查”小程序,及時采集上報排查治理基本情況。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各地數據采集上報情況加大整合力度,統一跟進、動態調度、即時共享。
(三)強化應急處置。要建立早報快報機制,對質量安全事故、重大質量安全事件保持高度敏感,第一時間向地方黨委政府和上級市場監管部門報告,調查處置過程中及時續報;要提升應急處突能力,加快完善應急指揮調度機制,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強化基層應急裝備配備,貼近“實戰”開展演習演練。
(四)明確進度安排。要把握工作進度,扎實有序推進排查治理專項行動。今年8月底前完成隱患排查工作,對現場排查和監督抽查發現的風險隱患要及時處置、動態銷號清零;10月底前完成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排查治理專項工作。對重點問題、重點行業、重點區域,要適時開展“回頭看”“反復查”,進行再整治、再提高。各省級市場監管部門于8月底前報送階段性工作總結,11月底前報送全年工作總結并填報附表(報送方式:“總局工作門戶”—“公文交換系統”—“上報公文”—“發送”—“質量監督司”)。
聯系人:質量監督司 劉瑩 010-82260330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
2023年6月5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