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省委、省政府批準,江蘇省第二輪第二批省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全面啟動。省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組深入一線、直奔現場,查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虛假整改等問題。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現集中公開通報第一批4個典型案例。
泰州市姜堰區鑄造行業無序發展 環境污染嚴重
加快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泰州市發現,姜堰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緩慢,鑄造行業無序發展,環境污染問題突出。
一、基本情況
2022年姜堰區PM2.5濃度和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均未完成年度目標,是泰州市唯一的2項指標均不達標城市。2023年一季度,姜堰區PM2.5濃度同比惡化4.9%、優良天數比率下降7.8個百分點,空氣質量改善形勢非常嚴峻。鑄造是姜堰區傳統產業,全區共有各類鑄造企業149家,近八成為規模以下企業,整體“多而不強”“小且分散”。督察發現,部分企業違規新增鑄造產能,未依法開展節能審查,治污設施運行不正常,嚴重制約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
二、存在問題
1.違規審批,執行政策“搞變通”;
2.層層失守,專項整治“走過場”;
3.監管不力,責任落實“掛空擋”。
三、原因分析
上述現象反映出,泰州市姜堰區綠色發展轉型動力不足,舍不得打破一些“壇壇罐罐”,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轉變發展方式、壓減低效產能、嚴格執法監管等方面欠賬較多。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整改不力 常州市生活垃圾處置存在短板
常州市首輪省級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明確“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全市生活垃圾全量焚燒”,但督察發現,2022年全市實際焚燒量186萬噸,約占垃圾產生量的89%,垃圾填埋、傾倒問題仍然突出。
一、基本情況
目前常州市共有9座生活垃圾處理廠(場),其中3座分別為夾山(在用,填埋能力1100噸/日)、沈瀆、溧陽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另外6座為共計5400噸/日處理能力的生活垃圾焚燒廠。2022年常州市共產生生活垃圾208.77萬噸,實際焚燒處理186萬噸,全量焚燒存在較大缺口。今年以來,夾山填埋場每天至少有100多噸生活垃圾進行填埋處理。督察也發現,常州市生活垃圾存在被填埋和非法傾倒的現象。
二、主要問題
1.首輪省級環境保護督察交辦問題整改不力;
2.制訂和執行相關文件不嚴不實;
3.非法填埋、傾倒垃圾問題突出。
三、原因分析
常州市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及部分地方黨委、政府對無廢城市建設重視不夠,對省級環境保護督察交辦問題整改不力,生活垃圾處置工作不嚴不實,垃圾非法填埋、隨意傾倒現象嚴重。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交辦問題整改不到位 徐州市水污染問題依然突出
2023年3月,省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徐州市督察發現,徐州市對上級督察交辦問題整改不到位,水污染問題依然突出。
一、基本情況
各類督察檢查多次交辦徐州市水污染問題,但問題整改不力,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黑臭頻現、汛期水質下滑等現象仍然存在。徐州主城區每天產生生活污水約33萬噸,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約45%,明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至2022年,徐州市連續三年汛期水質大幅下滑,京杭運河、奎河等13條重要河流降至V類甚至劣V類。
二、主要問題
1.污水直排問題依然普遍;
2.河道黑臭問題依然突出;
3.汛期水質下降問題依然嚴重。
三、原因分析
徐州市相關部門和部分縣(市、區)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不到位,對水污染防治工作重視不夠,在推進交辦問題整改上力度不大,舉一反三不足,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未壓緊壓實。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通榆河鹽城段清水通道維護區管控不力 環境違法問題突出
2023年4月,省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鹽城市督察發現,通榆河鹽城段清水通道維護區管控不力,長期存在違規項目,環境違法問題突出。
一、基本情況
通榆河貫穿鹽城南北,是一條集調水、灌溉、供水、防洪、排澇、航運等綜合功能于一體的流域性河道,也是市飲用水備用水源地,沿岸生態環境保護關乎廣大群眾的用水安全。2020年,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將通榆河清水通道維護區列入15 類生態空間保護區域之一,并要求嚴格執行《江蘇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督察發現,通榆河鹽城段清水通道維護區管控不到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
二、主要問題
1.違規建設項目監管存在盲區;
2.企業環境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3.屬地管理責任落實不力。
三、原因分析
鹽城市相關地區對通榆河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不足,執行《江蘇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條例》不嚴格,對通榆河清水通道維護區管控不力,清水通道維護區內環境違法行為依然存在。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