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剛過,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視頻會議29日召開。
會議部署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治污攻堅重點任務,要求更高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省域范例,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生動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江蘇新圖景。
源頭治理,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過去一年,面對遠超預期的多重困難挑戰,我省環境質量形勢一度較為嚴峻。但更大力度地源頭治理、精準管控扭轉了被動局面,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譬如,受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全省PM2.5濃度一度同比反彈60%,治氣難度之大前所未有。但在政府、企業等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PM2.5年均濃度實現2013年以來的“九連降”,不少地市空氣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
經過20年的持續減排,江蘇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已明顯降低,在此基礎上,還要突出源頭治理打好“主動仗”,而建設港口碼頭封閉式料倉就是其中一項重大舉措。
去年8月,江蘇多部門聯合印發《江蘇省港口與船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江蘇規模以上干散貨港口在年底前實現封閉式料倉和封閉式皮帶廊道運輸系統全覆蓋,這也成為江蘇重點流域沿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有力支撐江蘇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建設。
一組數據顯示:2022年,我省全面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PM2.5濃度、優良天數比率、國考斷面優Ⅲ比例等環境質量目標任務;水環境方面,各設區市均完成省定年度工作目標,其中,南京、南通、鹽城、鎮江、泰州5市國考斷面優Ⅲ比例均為100%……
省生態環境廳主要領導介紹,盡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江蘇的特殊省情,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環境基礎設施仍有短板,綠色轉型、治污攻堅仍在長途跋涉的路上。
奮力攻堅,讓天更藍水更清土更凈
隨著區域環境質量的明顯改善,污染物減排空間也進一步收窄,治理難度越來越大。
“我們將錨定目標不動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切實打好主動仗、主攻仗。”省生態環境廳主要領導表示,將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更大力度落實源頭治理舉措,精耕細作增藍天,統籌安排年度重點項目;更大力度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研究制訂我省新一輪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更大力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再提高,推動規模以上港口碼頭“封閉式”料倉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大力度提升依法治污能力,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更大力度抓好政策集成應用,在政策更加突出新舊動能轉化的綠色引導,更加突出激勵導向,更加突出對市場主體的支持幫扶。
開局即沖刺。推動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離不開各地、各部門守土有責,迎難奮進。會上,多地紛紛表示,將發力提升“水質”“氣質”“土質”。
去年,南京全市4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和28條入江支流、10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南京市市長陳之常介紹,2022年全市完成水環境治理總投入80億元,實施了一大批“河湖廠網”改造工程。針對不同水環境污染源,南京去年新增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15萬噸,全市日處理能力達345萬噸;新改建城市污水主次干管72公里,完成290個污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累計覆蓋建成區面積達70%。未來將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以河湖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為美麗江蘇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2年,南通PM2.5平均濃度降至25.9微克/立方米、全省最優。“全年減排VOCs3276噸、氮氧化物3807噸、顆粒物432噸、二氧化硫96噸。”南通市市長吳新明說,在聚焦源頭減污的同時,南通還精細優化應急管控,最大限度推進污染削峰降值,如組建專家團隊,運用大氣污染源清單與源解析成果,每天預測預報空氣質量,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預警、快速響應、有效應對。下一步,將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統籌抓好污染防治各項工作。
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會議明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如何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將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啟動開展美麗江蘇建設試點示范工作,扎實推進鹽城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積極創建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精準施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節能環保、 資源循環利用、 清潔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 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扎實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統籌沿江沿海沿河沿湖生產力布局, 有序推動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交易,縱深推進“4+1”污染治理工程。
此外,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今年將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具體來說,將推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建設和綠色設計產品生產開發,創建省級綠色工廠300家左右。加強綠色制造名單動態監督管理,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成效評估。開展節水型園區、企業建設,推動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推進固廢污染源頭減量和大宗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跟蹤研究光伏組件、風機葉片等新興固廢回收利用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