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 ||
文件號 | 蘇科發〔2022〕297號 | 制發日期 | 2022-12-30 |
各設區市、縣(市)科技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為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的鮮明導向,樹立創新驅動標桿,引導全社會依靠科技創新推動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省評比達標表彰活動管理有關規定,經省政府同意,決定在全省組織開展第二屆江蘇省科技創新發展獎(以下簡稱“創新發展獎”)推薦評選工作?,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薦范圍
創新發展獎設先進單位(集體)、優秀企業和先進個人三類獎項。
(一)先進單位(集體)推薦范圍為省內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專業學會、行業協會等非企業組織(含內設機構);
(二)優秀企業推薦范圍為2019年1月1日前在我省注冊的企業法人,重點推薦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成效顯著的其他企業;
(三)先進個人推薦范圍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人員和科技服務人員、企業家、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應為中國國籍且人事關系在我省單位。
(四)已獲首屆創新發展獎先進單位(集體)、優秀企業、先進個人的,不納入推薦范圍,不參加此次評選。
二、推薦要求
(一)推薦條件
1.推薦對象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科技創新發展的決策部署。
(2)社會公認度較高,參評單位、參評企業及其主要負責人、參評個人近3年無重大違紀違法行為、無科研誠信、安全生產、涉稅違法、勞動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不良社會信用記錄。
2.推薦對象應分別符合以下條件:
(1)先進單位(集體):在推動我省區域高質量發展或行業創新發展中作出重要貢獻。在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打造標志性科技創新平臺、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科技惠民富民改善民生、科技公共服務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或行業創新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2)優秀企業:企業科技創新發展成效顯著。企業創新發展導向鮮明,研發投入強度大,產學研合作活躍,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及相應的運行機制,依靠科技創新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對區域或行業創新發展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影響力大。2020-2022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企業技術創新獎)獲獎企業不參加此次評選。
(3)先進個人:在組織和推進科技創新工作中實績突出。長期根植科技管理、科技服務一線,在組織、協調、推動本地區、本單位科技創新發展以及落實重點工作舉措中取得顯著成績,作出突出貢獻。
3.創新發展獎主要面向科技管理、科技服務基層和工作一線,副廳(局)級以上或相當于副廳(局)級以上單位和干部,縣級以上黨委、政府不列入推薦對象,縣(處)級干部不超過先進個人評選總數的20%。在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擔任領導職務,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常年堅持在教學科研一線并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可按專業技術人員身份參評。
(二)推薦渠道
推薦渠道為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和省各有關單位。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負責推薦工作,設區市科技局按程序組織實施。各地科技行政管理部門、高等院校、省屬科研院所、企業等按屬地原則,由各設區市人民政府推薦。
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分別推薦本系統內單位和個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歸口推薦全省醫療衛生單位,部屬院所聯合會歸口推薦在蘇部屬科研院所,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專業研究所可由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推薦。
(三)推薦名額
本次評選實行限額推薦,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和省有關單位具體推薦名額詳見《第二屆江蘇省科技創新發展獎先進單位、優秀企業和先進個人推薦名額分配表》(附件1)。南京市、蘇州市推薦的先進單位(集體)中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數量不超過3個、推薦的先進個人中科技行政管理部門干部數量不超過3名,其他設區市推薦的先進單位(集體)中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數量不超過2個、推薦的先進個人中科技行政管理部門干部數量不超過2名,依據推薦對象工作實績對推薦對象按優先次序排列。
三、推薦評選程序
推薦評選工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按照自下而上、逐級審核推薦、差額評選的方式進行,嚴格執行“兩審三公示”程序。
(一)制定工作方案。各設區市科技局、省各有關單位根據
本通知要求,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責任,規范工作程序,開展推薦工作。
(二)組織申報。各設區市科技局、省各有關單位在充分考慮本地區、本系統科技創新工作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推薦名額,廣泛動員各類群體積極申報。各申報對象由所在單位民主推薦、集體研究審定,在所在單位公示無異議后,上報各設區市科技局、省各有關單位。
(三)擇優推薦。各設區市科技局、省各有關單位在廣泛聽取意見、嚴格把關、集體研究后,確定推薦對象,填寫推薦對象匯總表(附件2)、推薦審批表(附件3-5)報并送省科技廳。推薦材料不得涉及保密內容和科技敏感信息。
(四)材料初審。省科技廳對推薦材料進行初審,通過初審的推薦名單反饋給各設區市科技局和省各有關單位,由各設區市科技局、省各有關單位在市(廳)級范圍公示,并按管理權限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對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征求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等部門意見;對企業及其負責人應當征求紀檢監察機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生態環境、應急管理、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意見;對其他人員征求公安部門意見。無異議后確定復審推薦對象,并將推薦工作報告(附件6)報送省科技廳。
(五)專家評審。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進入復審的參評對象進行評審,遴選確定擬表彰對象,經省創建達標評比表彰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審核后在全省范圍進行公示。
(六)授獎表彰。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要求和程序報省政府同意,以省政府名義發文公布并予以表彰。
每次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內容包括擬推薦對象的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公示期內,任何單位和個人若對公示內容有異議,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為便于核實查證,確保客觀公正處理異議,提出異議的單位或個人應當表明真實身份,并提供有效聯系方式。個人提出異議的,須寫明本人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聯系電話和地址,并親筆簽名;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須寫明單位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和地址,由單位法定代表人簽字并加蓋本單位公章。匿名異議、假名異議不予受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科技廳成立江蘇省科技創新發展獎評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評選表彰的領導、協調及監督等工作。省科技廳人事處負責組織具體實施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組織推薦工作,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籌劃部署,積極廣泛動員,引導、支持更多科技創新主體參加評選。要認真履行規定程序,嚴密組織實施,推薦過程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確保評選表彰工作有序推進。
(二)嚴格評選標準。評選推薦要統籌各地各部門科技創新工作,注重向科技創新基層一線傾斜。所在地區、單位要嚴格推薦標準,嚴把質量關,采取適當方式深入考察了解推薦對象,凝練成果,突出特色。要突出實績導向,著重考察推薦對象在科技創新組織推進工作中的實際貢獻。要堅持好中選優,確保推薦對象具有先進性、代表性、示范性。
(三)強化科研誠信。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科研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蘇辦〔2019〕39號)要求,被推薦對象對推薦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合法性負主體責任,應書面承諾科研誠信,如有弄虛作假、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科研失信行為的,參照《江蘇省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蘇科技規〔2022〕3號),記入不良信用記錄并進行相應處理。負責推薦工作的單位對推薦材料負有審核責任,應書面承諾已對推薦材料的真實性、有效性、合法性完成審核,嚴禁審核走過場。
(四)嚴格工作紀律。嚴肅推薦評選紀律,對未按照評選條件和程序推薦,有嚴重失職、瀆職或借機謀取私利等行為的,經查實后,減少或取消所在地區或單位的推薦名額并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理。嚴格執行省科技廳《關于轉發科技部〈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托行為處理規定(試行)〉的通知》(蘇科監發〔2021〕44號)要求,嚴禁在評審階段實施請托干擾評審工作等行為,一經查實將嚴肅處理。
五、其他事項
請各設區市科技局、省有關部門嚴格按照工作程序和進度安排,按時填寫并報送有關附件表格(附件表格可在省科技廳網站首頁下載)。代表性知識產權證明、企業營業執照、高新技術企業證書、財務報表、經濟社會效益證明、獲獎證書及其他證明等應提供佐證材料,并附材料清單。所有推薦材料須提供電子版和紙質版(一式五份),紙質版簽名處須由本人親筆簽名,蓋章處須加蓋單位公章。財務報表、應用證明、經濟社會效益證明材料等涉及財務數據的,須加蓋財務專用章。
請于2023年1月20日前將本地區、本單位評選推薦工作聯系表(附件7)報省科技廳人事處。推薦對象匯總表(附件2)、推薦審批表(附件3-5)請于2023年2月16日前報省科技廳人事處。
聯 系 人:肖安云、徐欣
聯系電話:025-57715195、85485927
郵 箱:kjcxj85485927@163.com
通訊地址:南京市龍蟠路175號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
郵政編碼:210042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2022年12月30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
1. 第二屆江蘇省科技創新發展先進單位(集體)、優秀企業和先進個人推薦名額分配表
2. 推薦對象匯總表
3. 先進單位(集體)推薦審批表
4. 優秀企業推薦審批表
5. 先進個人推薦審批表
6. 推薦工作報告
7. 推薦工作聯系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