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下旬開始,國內純堿市場價格觸底企穩。截至8月底,國內輕質純堿均價為2625元(噸價,下同),重質純堿均價為2793元。而2023年1月交貨的鄭州商品交易所純堿期貨價格8月累計上漲6%,觸及近1個月以來新高。
多位行業分析師認為,純堿需求端表現相對穩定,近期部分下游剛需有存補庫預期;部分企業生產水平下降,庫存明顯減少。整體來看,純堿基本面及市場情緒不斷好轉,現貨市場后期或將窄幅向上運行。
開工率不足 去庫存加快
今年以來,純堿價格從年初的2350元漲至6月的最高點接近3000元。之后,伴隨大宗化工原料的回落,8月下旬純堿價格也回落至2600元左右,但目前已觸底企穩、小幅上漲。
南華期貨能化分析師李嘉豪認為,前期南方電力供應趨緊,純堿生產企業開工不足,近兩周去庫存加快,部分堿廠上調出廠價格。雖然近期限電嚴重的川渝地區逐步復產,但整體力度不足,加之仍有企業存檢修計劃,故純堿行業開工率難以明顯提升,有望給純堿市場帶來支撐。
庫存方面,隆眾資訊監測數據顯示,8月中旬,純堿企業庫存量接近50萬噸,處于相對低位;部分玻璃廠純堿庫存可用天數接近26天,降至絕對低位;交割庫存量20萬噸,處于相對低位水平。
百川盈孚分析數據則顯示,8月26日,國內純堿企業庫存總量40多萬噸,較上周下降11.3%。目前國內純堿廠家輕堿現貨較為緊張,庫存多為重堿。
產能方面,百川盈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純堿總產能為3416萬噸/年,裝置運行產能共計2196萬噸/年,8月下旬行業整體開工率在7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從2021年年初至今,純堿生產企業一直維持高利潤。按照氨堿法工藝計算,目前純堿成本高達1800元,但仍有900元以上的利潤,依然處于高利潤狀態。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7月,我國純堿累計產量1692.4萬噸,同比下降0.8%。“在今年高利潤條件下產量反而下降,間接說明純堿產能遇到了瓶頸,產量不足。”李嘉豪分析說,由于2021年年底連云港堿業搬遷停產,減少了130萬噸/年產能,加劇了今年純堿緊張的供需關系。在整體產能有限的情況下,純堿今年供應方面很難形成大的增量,或將給其市場走高帶來一定支撐。
光伏擴需求 出口能拉動
純堿分為輕堿和重堿,其中輕堿多用于日用玻璃、洗滌劑、軟水劑和食品行業;重堿主要用于生產平板玻璃、浮法玻璃、光伏玻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玻璃行業對純堿需求旺盛,而純堿行業產量提升速度較慢,使得產品供不應求,抬升了價格區間。
在業內看來,光伏玻璃投產帶來的增量需求是純堿價格走高的核心驅動力。
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1~7月,全國光伏玻璃新增產能同比增長63.6%。而根據華泰期貨的分析數據,1~8月,國內建成投產和復產23條光伏玻璃生產線,凈增日融量達到2.18萬噸,同比增長60%,而且9~12月預計仍有大約3.9萬噸日熔生產線投產。
此外,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將2022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預測調高10GW,預計今年光伏玻璃產能日增加約3萬噸,為純堿帶來增量需求約100萬噸。后期伴隨著光伏玻璃的投產進度,對純堿市場運行節奏的影響將更加明顯。
另外,海外能源價格高企,尤其是歐洲地區天然氣價格屢創新高,使得海外純堿價格走高,也帶動了我國純堿大量出口。1~7月,我國純堿凈出口增加57萬噸,同比增長150%。
而根據多家企業的反饋,后幾個月純堿出口有望維持高位水平。專家預計,全年純堿凈出口將增加90萬~110萬噸,也將對國內純堿市場形成強力支撐。
基本面向好 震蕩中上行
隨著“金九銀十”需求旺季到來,疊加海外需求持續超預期,而產能階段性受限,預計后期純堿價格將穩中上行。
長江證券研報認為,2022年以來國內房地產行業低迷,傳統下游浮法玻璃需求有所減少,而新興領域帶來的純堿需求增量可觀,有望對沖部分影響。此外,純堿外需有望持續向好,加之光伏玻璃投產旺季將至,短期看純堿需求將增加。
“純堿供應階段受限,出口延續高增長,重堿需求穩中有升,輕堿銷售改善,基本面向好態勢延續。對于有補庫需求的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企業來說,可擇機把握盤面買入套保機會,以降低生產成本。”方正期貨分析認為。
李嘉豪表示,純堿價格后續走勢主要還看需求。短期來看,低庫存、弱預期、高估值、強基差使得純堿維持震蕩格局。長期來看,需要通過庫存情況驗證需求,如能維持去庫,純堿價格有望登上新臺階。如果房地產政策頻出,也會對修復純堿現貨價格有所幫助。
金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龍灝認為,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等領域對純堿需求量穩步增加,同時歐美受到能源危機沖擊,國內純堿產品出口有望延續旺盛。預計純堿需求量增長可能會延續到明年下半年,純堿價格將穩中有升。純堿龍頭企業業績將持續增長,成長空間可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