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儲能是壓縮氣體儲能的一種,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循環工質進行充放電。飛輪儲能則是通過電動/發電一體雙向高效電機配合真空中的飛輪,實現電能和動能的雙向轉換的一種儲能方式,能達到毫秒級的快速響應。
8月25日,全球首個二氧化碳+飛輪儲能示范項目竣工儀式在德陽成功舉行。該項目也是全球單機功率最大,儲能容量最大的二氧化碳儲能項目!
該項目由東方汽輪機與百穰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北京泓慧國際能源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共同打造。項目占地18000㎡,約為兩個半足球場大小,儲能規模10MW/20MWh,能在2小時內存滿2萬度電,是全球單機功率最大,儲能容量最大的二氧化碳儲能項目,也是全球首個二氧化碳+飛輪儲能綜合能源站。
用電低谷期時,這個“充電寶”開啟充電模式,壓縮機啟動,2個小時就能把巨大的柔性氣倉里體積達25萬立方米的二氧化碳氣體全部壓縮為液態,體積只有原來的1/300;在用電高峰到來時,使其重回氣態,并推動透平進行發電,同樣只需2個小時,就能發出2萬度的電,足夠60多個家庭使用1個月。
隨著壓縮機啟動,穩步提升至額定轉速,二氧化碳氣體從巨大的柔性氣倉中被抽取并壓縮,標志著全球首個二氧化碳+飛輪儲能示范項目正式建成竣工,向世界呈現,這里也是2022世界清潔能源大會示范應用場景之一。
項目各合作方依托十余年積累的新材料及系統設計集成經驗、新型能源系統和二氧化碳動力裝備方面的研發及工程應用經驗、國內首套滿負荷運行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系統壓縮機/透平等關鍵動力設備的成功研制經驗,在熱力系統集成及優化、透平設備研制、經濟性設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突破了儲能系統及動力裝備的多項核心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加快我國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步伐,助力我國新型儲能技術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氧化碳儲能特點:
二氧化碳儲能是壓縮氣體儲能的一種,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循環工質進行充放電,就像個超級“充電寶”。用電低谷期時,這個“充電寶”開啟充電模式,壓縮機啟動,2個小時就能把巨大的柔性氣倉里體積達25萬立方米的二氧化碳氣體全部壓縮為液態,體積只有原來的1/300;在用電高峰到來時,使其重回氣態,并推動透平進行發電,同樣只需2個小時,就能發出2萬度的電,足夠60多個家庭使用1個月。飛輪儲能則是通過電動/發電一體雙向高效電機配合真空中的飛輪,實現電能和動能的雙向轉換的一種儲能方式,能達到毫秒級的快速響應。
結合二氧化碳儲能時間長規模大、飛輪儲能響應速度快的優勢,全球首個二氧化碳+飛輪儲能示范項目可以有效平滑電網波動性,解決間歇性問題,實現電網安全運行,整個“充放電”過程都不會用到化石燃料,也不會產生固體廢棄物,零碳排放,綠色環保。
與其它儲能系統相比,二氧化碳儲能系統不需要高山大川、不需要地下洞穴,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可以建在任何地方,建設周期不到2年;同電化學儲能相比,它不使用稀有金屬或貴金屬,且工況穩定,在長達30年的使用壽命中,循環效率能一直保持在60%以上。二氧化碳具有無毒、不易燃、易于獲取的絕佳優勢,常溫下即可液化,可以方便實現液態存儲,存儲成本低且安全可靠。
二氧化碳儲能系統具有廣泛的功率等級、容量和地域適應性,在大容量長時儲能上有極佳的經濟效益,尤其適合10MW級、100MW級和1000MW級長時儲能系統。該系統不僅可與太陽能、風電等新能源配套,有效彌補其無法提供穩定、持續電力供應的弱點,也可與傳統火電配套使用,作為傳統火電靈活運行時小負荷工況的功率補償,可大幅提升機組調峰能力和能量綜合利用效率,項目具有廣闊應用前景,有望成為支撐我國“雙碳”目標達成的關鍵力量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