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PM2.5濃度指標達有監測記錄以來同期最優
7月28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了省政府《關于2021年度全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反饋報告》。報告反饋審議意見落實情況,并通報了今年以來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今年6月,我省PM_2.5濃度指標達有監測記錄以來同期最優,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優Ⅲ比例達到考核以來同期最好。
上半年多項生態環境指標進一步向好
報告顯示,今年以來,省政府對21個重點生態環境項目實施掛牌督辦,縱深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攻堅工作。各級各部門沉著應對各種困難挑戰及超出預期的突發因素,在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同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6月,全省PM_2.5濃度20.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為有監測記錄以來同期最優。國考斷面優Ⅲ比例91.9%,同比上升7.1個百分點,達到考核以來同期最好。
我省持續開展“對標進位”行動,對重點國控站點和國省考斷面開展集中攻堅。推動實施2600項焦化等重點行業設施超低排放改造、3130項VOCs清潔原料源頭替代項目,推進149個近岸海域污染物削減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淮河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對全省4025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推動1757個土壤污染高風險遺留地塊落實風險管控措施。
嚴格落實“長江大保護”任務,嚴厲打擊破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行為。上半年長江江蘇段干流水質保持Ⅱ類,去年國家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披露的12個問題已整改完成10個,開展入江支流治理以來,入江排污口整治完成率達64%以上。我省還修訂了《〈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江蘇省實施細則》,整治修復沿江岸線,著力破解“重化圍江”難題,持續推進禁捕退捕,2.4萬人實現了轉產就業。
投資138億元的新一輪太湖治理全面開展,將實施9大類239項治太重點工程。緊盯入湖排污口“最后一道閘門”,我省組織流域各地“一口一策”開展整治,目前已完成50%以上的整治任務。上半年,太湖湖體總磷濃度同比下降9.4%,藍藻水華次數、最大面積、平均面積同比下降26.7%、52.5%、45.5%,湖體水質持續改善。
首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交辦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針對空氣質量下滑嚴峻形勢,我省通過約談下滑嚴重地區政府負責同志,進一步壓實責任。全省60%以上的生態環境執法力量投入夜間執法。
報告還顯示,首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交辦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督察組進駐期間,我省全力以赴整改落實,曝光的3個典型案例取得明顯進展,交辦的3411件信訪問題已辦結2292件,階段性辦結1106件,責令整改1679家,立案處罰1370家,立案偵查12件、行政拘留3人、刑事拘留2人,約談99人,問責27人。
與此同時,我省生態環境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江蘇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今年頒布并將于9月1日起施行,全國首個以生態文明教育命名的地方立法發布,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安排。聚焦機動車廢氣治理、噪聲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領域,加快相關立法進程。
2018—2022年百項生態環境地方標準制定任務圓滿完成,累計出臺地方標準101項。我省制定《關于加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檢察公益訴訟銜接機制的實施意見》,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線索轉化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推進生態環境損害電子化評估。上半年,全省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302件,賠償金額394.08萬元,總體保持全國前列。
生態環境保護軟硬件建設取得新進展
我省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持續加強。今年以來,國土綠化行動和綠美村莊建設完成造林綠化15.37萬畝,建成綠美村莊386個,分別占年度計劃的76.9%、77.2%。連云港市、宿遷市成功申報了2022年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我省全面啟動物種名錄管理制度,印發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和生態環境質量指示物種清單,為保護瀕危物種、預防物種入侵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擴大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范圍,全省物種數已達6903種,同比增加857種。長江江蘇段生物物種資源密度顯著回升,魚類多樣性開始恢復,江豚自然種群數量呈穩定增長態勢。
我省出臺全國首個省域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啟動實施909項重點項目,總投資約900億元。通過印發全面提升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的實施意見,強化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廠建設運行管理,我省持續推動污水集中收集率每年提升5個百分點。上半年,已新改建城鎮污水管網707公里,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14萬噸/日。建成危廢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累計接入產廢或經營單位超5萬家,轉移危廢30.9萬批次,夯實治污攻堅基礎保障。
在生態環境保護“軟件”上,我省生態文明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已對23萬家排污單位實施動態評價,通過“環保臉譜”“信用江蘇”等平臺實時發布。園區環境質量監測監控系統基本建成,園區3823家企業完成自動監控設施建設和數據聯網工作,全省統一的環境數據資源中心和數據交換共享平臺、江蘇省生態環境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也已建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