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蘇州市吳江區的李某在化學品倉庫從事化工原料批發和零售業務期間,將分裝業務產生的危險廢物鐵桶出售給無資質的小作坊,導致重達60余噸的危險廢物鐵桶流向多個非法處置點。近日,太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開庭審理這起污染環境案,蘇州市姑蘇區人大代表、農工黨蘇州市委社法委委員受邀旁聽了庭審。
“我就是為了貪點小便宜。”李某在庭上供述。根據檢察機關指控,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被告人李某在某化工有限公司化學品倉庫從事化工原料銷售業務期間,將共計62噸危險廢物鐵桶出售給無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程某,非法獲利近13萬元。程某又將危險廢物鐵桶分別出售給丁某、李某、張某等人開設的廢桶非法處置點處置。涉案廢棄包裝桶經生態環境部門認定屬于危險廢物。
經查,這些處置點均未取得危險廢物處置許可證,在未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下,對仍有化學溶液的廢桶進行直接切割,造成環境污染。經鑒定,丁某等人開設的3處廢桶加工點現場水體、土壤、大氣受到嚴重污染。
目前,這起污染環境案在進一步審理中。
近年來,非法轉移、傾倒高危廢物的案件中,涉及工業廢酸和含重金屬污泥的案件頻發。2021年,太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受理各類環資案件187件,刑事案件中,污染環境案件54件,占比最高。據太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法官陳勇介紹,近年來,污染環境案件呈現刑事案占比較高、共同犯罪現象普遍等特點。
按照規定,危險廢物應該交由具備專業資質的機構處置。實際操作中,正規處置的費用為每噸2000—3000元不等,而非法處置(如利用罐車傾倒)的費用每噸僅數百元。“國家已明確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入刑標準,監管、處罰的威懾力已足夠大。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利益驅使?!标愑抡f。危險廢物從產生到轉移再到異地傾倒,環環相扣,非法買賣傾倒的背后是黑色利益鏈,企業內部人員與無資質人員勾結買賣危險廢物,處置者非法收購后再非法加工獲利,雙方“一拍即合”。
除了采取開展日常監管、專項清廢行動等措施外,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已被列入刑法,違法者將受到嚴厲懲處。去年9月,生態環境部召開部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危險廢物轉移管理辦法》,將不斷提高危險廢物全鏈條、全過程環境管理水平。
對于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3噸以上的行為,即為“嚴重污染環境”?!皟筛摺彼痉ń忉屩杏忻鞔_規定,但江蘇晟賢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海驥直言,這些法條很多人并不清楚,造成了刑事與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進度出現脫節。“為有效杜絕當前危險廢物非法傾倒、處置行為的發生,除了有關部門的專項監管,對于基層社區,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還要加強危險廢物危害性的宣傳普及,讓群眾在發現違法排污苗頭時,及時通過12369環境舉報熱線等途徑進行舉報,彌補政府監管的盲點?!蓖鹾sK說。
“要進一步加大違法成本和監管力度。”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孫國平認為,危險廢物從刑罰到行政處罰的相關處罰力度在逐步加大,但還不夠,提高違法成本,將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減少危險廢物污染,防控污染風險。當前,我國在固體廢物處置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的不斷完善,可有效填補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等違法行為的制度漏洞,著力提升危險廢物風險防范能力。此外,因固體廢物轉移、傾倒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隨機性,還要進一步加強基層執法力量和執法手段。
他建議,通過大數據等方式強化嚴格審查核實,加大地區監管力度,從源頭嚴防入手,盡快完善監督體系,加強區域化治理,從源頭上斬斷排污鏈條,做到標本兼治。
2011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加強和規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案件庭審工作的若干意見》,就此向各級人民法院提出了專門要求。近年來,蘇州市姑蘇區人大常委會嚴格落實代表旁聽庭審工作,人大代表積極履職,并對整個庭審過程進行全程監督。
當天,蘇州市姑蘇區人大代表旁聽了整個庭審過程,對法官的庭前準備、在審理過程中的庭審程序規范、駕馭庭審能力、適用法律、庭審禮儀等多個方面進行評議。庭審結束后,太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邀請人大代表、農工黨蘇州市委社法委委員、蘇州市姑蘇區虎丘街道司法所負責人參加環資審判座談會。
陳勇介紹了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2021年環資審判工作情況,并專門就危險廢物處置引發的環境違法犯罪相關問題同與會人員進行了交流。與會代表及法學專家對蘇州環資審判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并對環資審判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提升環境資源典型案件的社會效果,通過對個案的審理促進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構建更專業化的環境資源專家庫,為環資審判提供專業支撐。
“本案讓更多潛在的環境違法者警醒,也為社會大眾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法治意識上了重要一課,值得重點關注?!笔苎月牭奶K州市姑蘇區人大常委會委員惠玉蘭點贊了太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聚力守護綠水青山的有力舉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