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味直接影響老百姓的生活,異味的產生也是環境污染的信號。“嗅辨師”從事的是一份“有味道”的工作,他們靠鼻子“嗅”出異味氣體的種類與濃度,用鼻子給污染“定罪”。
近日,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培訓了一批新晉嗅辨師,48名來自南京石化行業重點企業的員工共同組成了全國首支石化行業嗅辨師隊伍。這支隊伍里有一線的工人,也有管理層的干部。成為嗅辨師,意味著他們需要為了保持嗅覺的靈敏而向火鍋、麻辣燙等刺激性食物說再見。
通過嗅辨,解決異味擾民問題
嗅辨師又叫“聞臭師”,這是一個對臭氣濃度進行專業測定的職業。按照程序,一瓶“臭氣”要經歷采樣、實驗室檢驗、嗅辨等三道關卡,歷經多位嗅辨師的多次嗅辨后,才可對臭氣的濃度以及企業污染行為的嚴重程度作出結論。在每一個環境監測中的異味嗅辨現場,嗅辨師的鼻子,可以為異味污染執法收集第一手資料。
早在2020年,南京市生態環境局便啟用嗅辨師隊伍,通過聯合南京環境監測中心采用每周不定期現場嗅辨等方式,對四柳社區敏感點及新材料科技園區內重點工業企業廠界的惡臭污染物和揮發性有機物開展現場監測,為走航巡查、執法監測提供支援。“現場嗅辨可以推動現行的‘排放標準’治理體系向‘群眾感受’治理體系轉變,克服‘人體嗅閾閥值低于監測值、排放標準值’這一客觀問題。”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副處長袁進輝介紹道。通過現場嗅辨查明污染源頭,結合綜合整治提升環境質量,今年1-5月,四柳站的惡臭因子濃度、VOCs濃度、信訪投訴量均下降明顯,真正實現了環境質量和群眾幸福感的雙重提升。
持證上崗,專業培訓提升嗅辯能力
一直以來,南京都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著力提升百姓獲得感,其中對于重點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是一項重要舉措。“行業內部挑選出的嗅辨師,對企業內部情況、工藝水平最熟悉,發現異味問題能夠更加精準、快速,對企業的治污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發揮嗅辨師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全市4家重點石化企業,廣泛發動選拔,組織成立了全國首支石化行業嗅辨師隊伍。
“先選拔,再培訓,確保這支嗅辨師隊伍的專業性。”近日,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南京環境監測中心聯合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共同舉辦2022年首屆重點企業“惡臭污染物監測技術”專題培訓班。在實操課堂上,伴隨空氣制備的馬達聲,扁平的臭氣嗅辨袋迅速壯實起來,5厘米的針頭、100毫升的針管在操作臺上有序穿梭,一項項實操訓練共同見證著學員們操作能力的提升。
通過培訓,48名學員最終拿到了嗅辨員證,這標志著一支“與臭為伍”的嗅辨師隊伍正式誕生。他們將在各自領域積極推進VOCs和惡臭污染防治,用“鼻子”與惡臭異味戰斗,助力本單位大氣污染防治。同時,也為打造重污染天氣減排績效A級企業和中國石化無廢企業發揮重要作用。
千里挑一,用真感受掃清治污盲區
“我們今天早上都是吃的白粥。”來自南京揚子石化的滕卉,是這一批新晉嗅辨師之一。在執行任務的前一天,她被要求不能化妝、不能吃火鍋,甚至不能用香皂。
鼻子的靈敏性對于嗅辨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嗅辨師的選拔年齡控制在45歲以下,為保障良好的身體機能,要求不吸煙、不喝酒、甚至不允許熬夜。在執行任務前,不可以食用重口味的食物。”南京揚子石化安全環保部副經理任耀杰說道。
在嚴苛的標準下,兩萬多名員工中僅有48人取得培訓資格,加入嗅辨師隊伍。作為“千里挑一”中的一員,滕卉表現得緊張又期待。成為嗅辨師之前,她是十足的火鍋愛好者,而如今落在她肩頭的重要使命讓她自愿擱置下對火鍋的熱愛。“這是我的責任,對公司的責任,也是公司對南京市全社會的責任。”
在儀器精密度較高的今天,仍采用人工方式對污染氣體進行嗅辨并非“多此一舉”。“人工嗅辨和機器檢測是互補的,人能聞到的臭味的物質有上萬種,目前儀器只常規檢測極少的幾種有害氣體。即使所有氣體都按照標準排放的,看似合規,但不等于‘無異味’,有時候幾種達標排放的氣體混合到一起,就會產生惡臭,就需要以人為嗅覺的方式進行補充。惡臭超過一定的數值,同樣可以判定企業超標排放,需要企業做進一步整改。”袁進輝解釋道。
用更有溫度的方式去檢測,這也是精準治污的表現。在異味擾民案件的處理中,常常遇到機器測定數據符合標準,但是周邊居民卻感到異味存在的情況。此時,嗅辨師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人的嗅覺更有溫度和代表性,可以與舉報人感同身受。通過嗅辨師對異味的判定,彌補機器閾值的盲區,站在居民的立場上,用真感受提升治污水平。
“當前,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形勢嚴峻,人民群眾對于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異味治理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們需要借助于更加精準的手段,發動更大范圍的人員,共同打好這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提升群眾的環境獲得感。下一步,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將充分發揮這支石化行業嗅辨師隊伍的作用,一方面讓他們在各自領域發揮監督檢查作用,另一方面也會組織全市互查,進一步提高全市的治污水平。目前,我們正在籌劃在全市工業園區以及部分重點企業推廣,擴大嗅辨師隊伍,切實解決異味擾民問題。”袁進輝說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