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關部門公開的執法案例中,一些企業因為未組織建立并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
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遭受了處罰。
案例一
2021年9月28日,甘肅省臨夏州應急管理局執法人員在對甘肅某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執法檢查時,發現該公司主要負責人張某存在以下問題:
1. 未建立健全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2. 未組織制定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3. 未組織制定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
4. 未組織建立并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
5. 未組織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
以上行為違反了《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臨夏州應急管理局根據《安全生產法》第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并結合自由裁量,責令該公司主要負責人張某限期改正,并作出罰款人民幣5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案例二
2021年10月21日,江蘇省淮安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監察支隊聯合盱眙縣應急管理局執法人員對淮安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時,發現該公司主要負責人萬某紅存在以下問題:
1. 未建立健全并落實本單位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2. 未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 未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
4. 未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5. 未組織建立并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未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未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6. 未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上述行為違反了《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淮安市應急管理局根據《安全生產法》第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并結合自由裁量,責令該公司主要負責人萬某紅限期改正,并作出罰款人民幣4.5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如何開展隱患排查治理?這八步請收好
第一步: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
1. 定崗位、定人員
2. 定安全責任
3. 定責任考核
第二步: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規章制度
1. 策劃制度框架時,至少包括以下要素:適用范圍、安全職責、管理要求、記錄表單。
2. 策劃制度內容時,依據如下:
(1)現行的法律法規、政府文件、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等;
(2)上級單位的通知文件、安全管理制度;
(3)本單位生產經營范圍、特點、危險程度、工作性質及具體工作內容。
3. 編制制度內容時,至少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規定組織實施的部門及職責分工,排查范圍、內容、方法和周期,事故隱患的排查、登記、報告、監控、治理、驗收各環節過程管理及檔案等要求。
第三步:風險識別和事故隱患排查重點部位的確定
1. 在風險辨識、評價基礎上,通常將風險等級較高的部位確定為事故隱患排查重點部位。
2. 按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18),判定為重大危險源的部位,確定為事故隱患排查重點部位。
3. 建立事故隱患排查重點部位臺賬,經主要負責人批準。
示例:事故隱患排查重點部位臺賬(格式)
第四步: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和常態化的事故隱患排查
1. 事故隱患判定標準
(1)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2)可參考屬地重點行業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目錄。
(3)沒有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目錄的,參考本行業的安全生產等級評定技術規范。
2. 常態化的事故隱患排查
(1)為便于基層人員排查并判定隱患,可編制重點部位事故隱患排查表。
(2)排查形式和頻次:
單位級綜合安全檢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
部門級綜合排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
專項安全檢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
季節性和節假日安全檢查;
班組長和安全員檢查,每周至少1次;
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日常檢查;
作業崗位人員班前、班中、班后隱患排查。
(3)填寫安全檢查記錄表和隱患整改通知單。
示例:安全檢查記錄表(格式)
示例:事故隱患治理通知單(格式)
第五步:事故隱患分類、分級和公示、上報
1. 事故隱患分類方法
(1)事故隱患按治理責任:如事故隱患責任部門。
(2)事故隱患按發生頻次:初次發生和重復發生。
(3)事故隱患按專業特性。
2. 事故隱患分級方法
(1)可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也可將一般事故隱患再進行細分。
(2)重大事故隱患參考相關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如《煤礦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應急管理部令第4號)、《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17版)》等。
3. 事故隱患公示
(1)公示頻次:至少每月一次。
(2)公示方式:公告欄、信息化平臺、事故隱患通報、微信群、會議、班組活動等。
(3)公示內容:包括事故隱患所在部門 / 部位、治理責任部門和治理完成情況等。
(4)對無法及時消除的事故隱患,應當在事故隱患所在位置或場所設立警示標志,及時向員工公示事故隱患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治理措施及應急措施。
4. 事故隱患上報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生產經營單位應及時向所在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
(1)事故隱患無法及時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
(2)非本單位原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故隱患的。
報告的內容應當包括事故隱患的現狀、形成原因、危害后果和影響范圍等情況。
第六步: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措施及其實施
1. 編制治理方案、治理措施,治理方案包括下列要素:
(1)治理的目標和任務;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經費和裝備物資的落實;
(4)負責整改的機構和人員;
(5)治理的時限和要求;
(6)相應的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的落實。
小型、微型單位可根據單位實際情況簡化。
示例: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格式)
2. 在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應當采取相應的監控防范措施,必要時應當派人值守。
3. 保存事故隱患治理過程的相關記錄和資料。
第七步:事故隱患治理的驗收和效果評價
1. 評價事故隱患治理的有效性,確認是否能有效防止事故隱患再次發生。
2. 記錄參加驗收的部門、人員、驗收日期、驗收結論等。
3. 驗收人員簽字。
第八步: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臺賬及統計分析
1. 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臺賬。
示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臺賬(格式)
2. 對事故隱患進行統計分析,預測事故隱患發生的趨勢,是作為安全生產趨勢預測預警的有效手段,統計分析方法包括:
(1)按事故隱患特性,如消防、電氣、危險化學品、設備設施等;
(2)按造成事故隱患的原因,如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缺陷等;
(3)按事故隱患發現部位,如倉庫、變配電室、廠區環境等;
(4)按事故隱患發現時間,如月度、季度、年度等;
(5)按事故隱患級別,如一般、重大、重點、其他事故隱患等;
(6)按事故隱患發生的頻次,包括首次、重復等。
3. 形成統計分析表。
示例:年度事故隱患統計分析表(格式)
安全生產十五條措施明確
企業主要負責人必須嚴格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
在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中,有哪些相關規定?一起來看!
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
第二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并落實本單位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二)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
(四)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五)組織建立并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六)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七)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第四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按照安全風險分級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
第一百零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并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生產、經營、運輸、儲存、使用危險物品或者處置廢棄危險物品,未建立專門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的;
(二)對重大危險源未登記建檔,未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未制定應急預案,或者未告知應急措施的;
(三)進行爆破、吊裝、動火、臨時用電以及國務院應急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其他危險作業,未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現場安全管理的;
(四)未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或者未按照安全風險分級采取相應管控措施的;
(五)未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或者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未按照規定報告的。
第一百零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隱患的,責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生產經營單位拒不執行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在刑法中,有哪些相關規定?一起來看
刑法
第一百三十四條 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或者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隱患而不排除,仍冒險組織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四條之一 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具有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現實危險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關閉、破壞直接關系生產安全的監控、報警、防護、救生設備、設施,或者篡改、隱瞞、銷毀其相關數據、信息的;
(二)因存在重大事故隱患被依法責令停產停業、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有關設備、設施、場所或者立即采取排除危險的整改措施,而拒不執行的;
(三)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未經依法批準或者許可,擅自從事礦山開采、金屬冶煉、建筑施工,以及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等高度危險的生產作業活動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