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到2021年的10年間,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從10240億元增長到27900億元。其中,基礎研究投入從498億元增長到1600億元以上,是10年前的3.4倍。我國投入運行和在建的大科學裝置從屈指可數增加到目前的50多臺(套),基礎研究和戰略前沿突破能力大幅提升,為實現偉大變革、筑夢強國奠定新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奮斗的基點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不斷突破,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
2018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萬華煙臺工業園。得知企業走出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直至自主創造的道路,技術創新能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成為全球異氰酸酯行業的領軍者時,總書記深感欣慰,并強調要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要有這么一股勁,要有這樣的堅定信念和追求,不斷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上取得新突破。
“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是總書記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我國“十四五”發展的精準定向。一批行業精英企業立足自身實際,積極踐行自主創新戰略,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驅動力。
山東東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在開發出第一代國產氯堿離子膜基礎上,又成功研制出“高電流密度、低槽電壓”的新一代高性能自主氯堿離子膜,可替代國外產品,樹立了國產氯堿離子膜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推動了我國整個氯堿工業的技術革新。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出性能國際領先的耐高溫半芳香尼龍PA10T系列產品,實現了半芳香高溫尼龍的產業化,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技術和市場壟斷,搶占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湖北興發集團開發出芯片用超高純電子級磷酸及高選擇性蝕刻液生產關鍵技術,制備出超高純電子級磷酸及蝕刻液,實現了我國電子級磷酸及蝕刻液由工業級、食品級向超高純電子級的重大跨越,為國產芯片的生產提供了關鍵材料。
2021年6月25日,我國自主勘探開發的首個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在海南島東南陵水海域正式投產,標志著中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全面進入“超深水時代”。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秉h的十八大以來,行業科技工作者在油氣核心關鍵技術上不斷創新,勇于突破,在油氣領域取得了超深復雜油氣藏鉆完井關鍵技術、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技術等一批科技成果,為高效勘探開發我國超深層油氣資源、支撐國家超深層油氣戰略奠定了基礎,助力中華民族端穩能源的飯碗。
在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的同時,我國的科技體制改革也全面展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科技體制改革多點突破。
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考察時強調:“要堅決掃除影響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障礙,有力打通科技和經濟轉移轉化的通道,優化科技政策供給,完善科技評價體系?!?/span>
2014年5月23日、24日,習近平在上??疾鞎r的講話中強調,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解決好“由誰來創新”“動力哪里來”“成果如何用”的三個基本問題,培育產學研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良好創新格局。
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時強調,要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科技體制及其相關體制深刻變革。要制定和落實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的各項政策,加強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力度……
黨中央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戰略部署,從頂層設計到科技評價,從上中下游銜接到大中小企業協同,繪制改革戰略藍圖。加強基礎研究、完善科技管理、加快成果轉化……一項項重大科改舉措密集出臺實施,科技體制改革加速向縱深推進。
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落實科技體制改革的新舉措,一個個堵點被打通,管理效能明顯提升,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截至目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部署的143項科技體制改革任務已經全面完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科技創新的基礎性制度框架也已基本確立。
通過深化改革,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整體科技創新實力也快速提升,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涌現?!笆濉逼陂g,全行業共有155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其中,自然科學獎34項、技術發明獎46項、科技進步獎75項。這些科技成果有力推動了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