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全國、江蘇省穩定經濟增長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6月15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企業環保接待日外企專場暨執法監督政策宣講活動在常州舉行,首次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接待服務210家在常外資企業的代表,宣講生態環境執法監督政策,及時解答外企在環境執法監督上的疑惑。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英劍波參加活動。
解決外資企業環保難題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江蘇外向型經濟的金字招牌。江蘇外資企業數量多,實際利用外資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以此次活動舉辦地常州市為例,全市現有外商投資法人企業30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有68家企業在常投資,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達到438億美元,外資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利稅的貢獻占到1/3,出口約占1/2,直接創造就業崗位近30萬個。
外資企業是江蘇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生態環境監管和服務的重要對象。針對外資企業面臨的生態環境政策、治污技術等問題,省生態環境廳專門出臺《搭建“綠橋”服務外資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開通外資企業新上項目環評審批“綠色通道”,依法依規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營造外資最為看重的良好營商環境,線上與線下多渠道多形式送法入企、送策上門等。同時,每季度組織“企業環保接待日”外企專場,面對面傾聽回應企業訴求。僅去年,先后有260余家重點外資企業走進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專場接待及政策宣講現場,一批困擾企業的環境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法治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最基本的營商環境。”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生態環境執法監督局局長崔恒武表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專場接待暨政策宣講,目的就是精準幫助在常外資企業解決環保難題,共同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實施正面清單制度,優化法治環境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推出了一系列惠企援企政策,比如,組織開展企業節能環保診斷服務,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減排解決方案。
在生態環境執法方面,率先制定并印發《江蘇省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實施方案》,將2020年推出的差異化生態環境監督執法制度,由臨時性措施正式“轉正”,將一部分符合條件的守法模范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對其充分信任和支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大正向激勵力度,讓自覺守法企業受益。
此次活動現場,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監督局副局長欒小軍專門就正面清單制度進行宣講。“對于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利用遙感、無人機巡查、在線監控、視頻監控等科技手段,實施非現場檢查。”欒小軍介紹,將有限的執法力量聚焦生態環境違法企業,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實現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者利劍高懸。
“請問企業如何申請進入正面清單?”由于列入正面清單的企業非必要不現場執法檢查,因此,這一政策受到廣大企業的普遍歡迎。活動現場,有不少企業表達出申請加入正面清單的訴求。
在當場給出明確答復后,欒小軍表示,將實施正面清單制度作為支持服務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舉措,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持續優化法治環境。
接待現場也是普法現場
“原項目已經做了環保審批和驗收,企業并不知道環保設施標準提高,請問這樣算違法嗎?”安費諾(常州)連接系統有限公司EHS經理須艷在現場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企業需按環評要求安裝設施并確保正常運行,是最基本的守法要求。”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監督局副局長姚寧介紹,隨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的加大,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于企業排污有了更嚴格的規定,作為企業,也要履行主體責任,不斷學法懂法,才能避免違法。
安歌思保護工業部件(江蘇)有限公司EHS經理王超提出,“如果我們公司有污染防治設施,也能正常運轉,有組織廢氣、無組織廢氣檢測都達標,但是檢查的時候,門窗開著,執法部門是否可以對我們進行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生產和服務活動,應當在密閉空間或者設備中進行,并按照規定安裝、使用污染防治設施;無法密閉的,應當采取措施減少廢氣排放。”姚寧表示,執法人員在對企業進行現場檢查中,如果發現企業的產污空間或者設備未密閉,即使污染防治設施能正常運轉,也應當認定為違法行為,可以對企業進行處罰。
“環評簡化管理后,組裝類項目可以不用環評,但企業有時候把握不好,如何避免違法?”
企業的問題接連拋出,相關負責人員當即進行答復,并圍繞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交流探討。
凝聚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生態環保合力
不同于以往的企業接待日,此次活動現場,省市生態環境部門相關負責人詳細解讀了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介紹了環境執法典型案例,宣講了法律法規政策。
“環保手續給誰看?環保設施為誰建?環境管理為誰搞?生態環境保護到底是為了誰?”。
這些問題一經拋出,立即引起了現場熱議。
生態環境保護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企業一定要正確認識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這是法律責任、法定義務,也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英劍波表示,企業要正確對待監管部門的監督執法,這不僅是幫助企業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是幫助企業在新的起點上贏得更好的發展。某種程度上,管理也是服務的一種形式。
“企業做好環保方面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自律。只有做到了合規守法經營,企業才有生存發展的基礎,才有未來。”對此,朗盛(溧陽)多元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飚深有感觸。
據了解,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起草的《生態環境系統惠企紓困穩經濟十六條》正在修改完善,即將印發執行,將從“大力提升服務效能,持續優化監督管理,竭力提供要素保障,多措并舉幫扶惠企”等方面助推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