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力推碳稅政策落地,2025年開始征收!時間提前,范圍擴大,我國化工貿易將受沖擊!
重大變化!時間提前!范圍擴大!
什么是碳關稅?
碳關稅是一個邊境措施,核心是產品的碳含量。碳關稅學名又稱碳邊境調節機制,英文簡稱CBAM,是指主權國家或地區對其他未征收碳稅、能源稅或者實質性能源補貼國家生產的高耗能產品進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別關稅。
今年3月15號,歐盟理事會表示基本上接受去年歐盟委員會提出的立法草案,以下是草案的主要內容:
· 歐盟碳關稅適用范圍限于水泥、電力、化肥、鋼鐵和鋁等五種產品;
· 只承認出口國的“顯性碳價”;
· 只對直接排放征稅;
· 設置2022-2025年3年過渡期,2026年開始正式實施。
但在5月17號,歐洲議會的環境委員會內部通過的法案中我們注意到,該法案與之前法案相比內容更為激進,此次通過的方案在多方面都有了比較重大的變化:包括將正式實施時間提前一年、擴大行業范圍、納入間接排放等,具體如下:
計劃實施時間提前。ENVI的方案將CBAM正式實施時間提前到2025年(提前一年),并提出將在2030年之前將歐盟碳市場所有行業納入CBAM機制(比歐委會方案提前5年)。
擴大征稅行業范圍。相對原有鋼鐵、鋁、水泥、化肥及電力的五個行業,新增納入涵蓋有機化學品、塑料、氫和氨。
擴大納入碳排放范圍。與歐委會方案僅核算直接排放不同,ENVI方案納入間接排放,即制造商使用的外購電力、熱力產生的排放,以更好地反映工業生產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成本。
入市難上加難!制造成本壓力大!
?此次變化可以說是給化工行業增添了不少生產壓力,碳關稅直接影響我國化工企業的制造成本,一個是技術成本,一個是人才成本以及設備成本。
?按照歐盟行業先進技術標準,我國石化產品有可能是達不到碳排放標準的,想要出口到歐盟則需要額外繳納碳關稅。
?那么目前有機化學品、橡膠制品等產品我國出口比較依賴歐盟市場,碳關稅實行必然帶來存出口成本增加、價格優勢削減的風險,甚至未來這些產品在歐盟市場的份額也可能縮減。
?有研究表明,假設將碳關稅應用于電力、水泥、鋁、化肥以及鋼鐵等五種產品,計算結果顯示,這五種高碳產品的關稅將顯著提高。如圖,中國出口歐盟的鋼鐵及鋼鐵制品將下降14.0%;出口歐盟的非金屬礦物則下降25%。
*來源: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企業若要想達到進口國家所要求的低碳標準,要么加大研發技術,這需要大量的技術投入和人才投入,增加的是技術研發成本和人才成本;要么購買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這是設備的投入,不論是哪種哪種方式都意味著生產成本的增加。
很重要!以后這些都要收稅!
*來源: 杭州瑞歐科技有限公司
根據最新通過的法案來看,碳關稅征收行業范圍為水泥、鋼鐵、電力、鋁、化肥、有機塑料、化工和氫、氨行業。這些需要減碳的行業中,基本與材料、能源以及為工業生產過程提供原材料的行業相關。
碳關稅的執行不僅對直接被納入征收范圍的原材料行業有影響,與此相關的整個產業鏈都將感受到連鎖反應!以其為原材料的相關產業,如化工行業也將面臨上游原料成本增加的問題。
參考目前歐盟碳市場碳價,以80歐元/噸(約合85美元/噸)的價格征收碳關稅,鋼鐵、鋁、化肥和水泥四大行業被征收的碳稅分別是6.46億美元、2.66億美元、0.11億美元、0.0077億美元,合計9.24億美元。
碳邊境調節機制將造成出口成本上升,經計算鋼鐵、鋁、化肥、水泥的的碳稅成本將分別達到出口額的17%、20%、17%、31%。
行業挑戰!低碳或成強制指標!
碳關稅的過渡期縮短,執行時間從2026年提前到了2025年,留給行業實現低碳轉型的時間所剩無幾!
碳邊境調節機制自被提出以來就面臨很大爭議,有專家認為這將給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依賴高碳產品出口的低收入國家造成過度負擔、拖累這些國家低碳轉型的進程。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和出口大國,也必將面臨較大的沖擊。
面對越來越強烈的綠色轉型需求,以及國際市場“綠色壁壘”的挑戰,在不遠的將來,低碳或將會成為一項硬性要求。對于行業而言,只有加快轉型步伐,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