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努力,亞太15國于2020年11月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10個成員國完成協定批準,于2022年1月1日順利生效。1月1日起,RCEP對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中國、日本、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10國正式生效。2月1日起,對韓國生效。3月18日起,對馬來西亞生效。
RCEP是當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區,覆蓋了大約全球30%的人口、經濟總量、貿易規模及資本流動規模。在全球生產網絡中,RCEP覆蓋地區與歐洲、美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是在新形勢下推動亞太區域經貿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里程碑。RCEP在疫情沖擊下如期簽署和生效,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成果,成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個新引擎,將為區域乃至全球疫后經濟復蘇提振信心。石化行業企業應搶抓RCEP生效帶來的成員國間市場準入進一步放寬、大規模降稅及原產地規則等紅利,推動區域內產業鏈互補、供應鏈融合,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重塑中國與亞太國家經貿新格局。
與RCEP成員國的貿易往來在我國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舉足輕重。RCEP成員國是我國重要的經貿伙伴,中國與東盟、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都簽署過自由貿易協定,RCEP的簽署進一步凝聚共識,也將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機制化和規則化的合作平臺,有力支持沿線國家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區域產業鏈的穩定,帶動15個成員國更深層次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根據海關貿易數據,2021年,我國對RCEP其它14個成員國進出口總額為12.07萬億元,同比增長18.1%,占我國外貿總額的30.9%。從石油和化工行業來看,2021年,我國對RCEP成員國石化貿易額同比增長34.9%達2545.7億美元,占我國石化貿易總額的29.5%。無論國際貨物貿易或是石化產品貿易,RCEP貿易額皆占總量約3成。2022年RCEP貿易額延續增長勢頭。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與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合計1.85萬億元,同比增長9.5%,約占我國外貿總額的30%。
與成員國石化貿易更密切
2021年,我國石化產品主要進口來源為韓國、馬來西亞、日本,占從RCEP各國石化產品進口總額的59.7%;我國石化產品主要出口至韓國、越南、泰國,占向RCEP各國石化產品出口總額的49.5%。
中韓石化貿易已成為與RCEP各國貿易增長的中堅力量。中國是韓國第一大對外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而韓國也是中國第五大對外貿易伙伴。據中國海關數據,2022年前2個月,我國與韓國商品貿易共579.7億美元,同比增長17.5%。2021年全年中韓商品貿易額為3623.5億美元,同比增長26.9%。2021年我國自韓國進口石化產品385.1億美元,同比增長26.9%,出口193.1億美元,同比增長57.3%。韓國與我國石化產品貿易高度互補,成品油和芳烴類化工品是中韓雙邊貿易主要產品。其中,中國對韓國的對二甲苯、丙烯、聚乙烯進口需求較大。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自韓國進口的化工產品中,金額最大的為直鏈烷基苯磺酸及鹽、磺基衍生物,肼及胲衍生物,貨值多在百萬美元左右。而韓國對中國的柴油、航空煤油的進口需求較大。
近年來中馬兩國間能源合作日益緊密。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為我國在RCEP第三大貿易伙伴。根據海關數據,2021年,中馬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34.6%,創1768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中馬石化商品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優勢,在疫情沖擊和國際油價大幅波動的背景下,兩國石化貿易仍體現出較強的韌性。2021年中馬石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為389.9億美元,同比增長56.1%。中國自馬來西亞進口石化產品315.3億美元。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數據,2021年中國從馬來西亞進口原油86.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38.2%,占從東盟進口原油總量的88.7%;從馬來西亞進口液化天然氣41.0億美元,同比增長9%,占從東盟進口總量的55.8%。2021年7月,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與中海油通過子公司簽訂為期10年、每年22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中國向馬來西亞出口汽油、柴油占較大比重,出口額達74.6億美元。
中日在RCEP框架下首次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將開啟雙方經貿合作新局面。中日雙邊貿易額不斷提升,中國已成為日本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截至2021年底,日本累計對華投資額達1230億美元,穩居對華投資國排行榜首位。據中國海關數據,2021年中日商品貿易額為3714.0億美元,同比上升17.1%,創歷史新高。今年前2個月,我國與日本商品貿易額達573.9億美元,同比增長7.2%。從兩國石油化工貿易情況來看,成品油和芳烴類化工品是中日雙邊貿易主要產品。中國主要從日本進口對二甲苯、硅片、聚碳酸酯,用于聚酯產業鏈;日本對中國的航空煤油、氫氧化鋰等進口需求較大。
區域內九成稅目實現零關稅
據了解,RCEP生效后,區域內九成稅目將實現零關稅。中國-東盟、中國-澳大利亞、中國-新西蘭的關稅中,立即降至零關稅的商品項數占比均超過65%;中國-日本、中國-韓國的關稅中,立即降至零關稅的商品項數占比分別為25.0%和38.6%。
從進口來看,中國基礎油、瀝青等石化產品,對二甲苯、聚乙烯等化工產品主要自RCEP國家進口,關稅的降低將顯著降低成本。例如,今年3月,由四川省宜賓市天宜鋰業科創有限公司生產的171噸鋰電池原材料(含氫氧化鋰)出口至韓國,享受到279.28萬元的稅款減讓。據該公司介紹,今年天宜鋰業出口到國際市場的鋰電池原材料金額預計超10億元,將比去年增長50倍以上。而根據RCEP協定稅率,其客戶可享受近40%的稅收優惠政策。充分體現出互惠互利。
從出口來看,成品油是我國出口RCEP國家的主力。汽油出口到東盟的占比為80%,主要出口地為新加坡;柴油出口到東盟的占比為41%;航空煤油出口到東盟的占23%,向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出口的占22%。RCEP關稅的降低將顯著降低成本,也可以大幅促進我國的柴油及航空煤油出口,助推區域內的市場聯動與拓展。
形成國內國外雙循環格局
隨著RCEP生效,成員國間貨物、服務、投資等領域市場準入進一步放寬,大規模降稅及原產地規則將促進域內經濟要素自由流動,拉動區域內消費市場擴容升級,推動區域內產業鏈互補、供應鏈融合。
從石化領域來看,RCEP生效有助于我國輪胎產業鏈、供應鏈升級。我國對東南亞橡膠的依賴度超過90%,天然橡膠是輪胎的主要原料,約占輪胎生產成本的35%。RCEP生效后將降低我國輪胎企業貿易成本。另外,RCEP生效后為我國輪胎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了有利條件。比如,借助泰國等RCEP國家天然橡膠供給優勢,就近取材,可大幅降低企業的原材料采購成本及運輸成本。我國輪胎企業也可加速在RCEP成員國布局。2021年,青島雙星集團旗下的錦湖輪胎擴大了越南產能,轎車胎擴至850萬條/年,卡客車胎擴至80萬條/年;賽輪集團已在越南和泰國建廠,2021年又在柬埔寨新建年產50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項目;青島森麒麟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對泰國工廠進行擴產,增加600萬條高性能半鋼子午線輪胎和200萬條高性能全鋼子午線輪胎項目,投產后半鋼子午線輪胎產能將達1600萬條/年;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和山東金宇輪胎有限公司也對RCEP的輪胎項目進行了升級。可見,輪胎企業通過補鏈,建設海外基地營造生產銷售網絡,可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
同樣,RCEP生效后也為乙烯、聚酯材料等石化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升級提供了較大發展空間。
綜上,筆者建議,國內石化行業企業應搶抓RCEP紅利。一是盡快熟悉RCEP各國關稅優惠承諾,搶抓區域貿易高度便利化機遇,擴大優勢產品出口和優質商品進口。二是要用好原產地累積規則,深度參與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積極發展貿易新業態、打造跨境電商供應鏈體系等,實現經貿跨越式發展。三是借助RCEP完善營商環境帶來的利好,探索與區域各國開展貿易投資合作,增強國際合作和競爭本領,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四是充分應用好政府培訓和行業交流平臺。目前,商務部、海關等部門已舉辦多場培訓和交流,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也深度參與,幫助企業運用好自貿協定,擴大原產地累積規則的綜合效應,促進企業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整合資源配置,打造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新格局。
(作者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秘書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