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繼續較大幅度改善,PM_2.5濃度實現2013年以來“八連降”,首次以省域為單位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符合Ⅲ類比例同比提升,近岸海域水環境顯著改善,太湖治理連續14年實現“兩個確保”;生態保護修復不斷推進,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
環境空氣質量。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勠力同心、不懈努力,強化源頭治理,推進治氣攻堅,環境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全省PM_2.5平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首次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限值35微克/立方米);13個設區市濃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南京、無錫、蘇州、南通、連云港、鹽城、揚州、泰州8市年均濃度達到二級標準。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2.4%,創歷史新高,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2013年以來,省環境監測中心拍攝的空氣質量日歷圖清晰反映了我省空氣質量的變化歷程,“黃泥天”逐漸消失,“灰霾天”越來越少,“水晶藍”已成常態。全省PM_2.5濃度近年來大幅下降,以南京為例,PM_2.5濃度由2013年的78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29微克/立方米。PM_2.5濃度的下降大幅提高了大氣的能見度,選取2013和2021年每月5日的照片進行拼圖,結果形成鮮明對比,2021年的天空已不見灰霾,藍中透亮、空氣清新。
水環境質量。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地表水國考斷面數量翻番、部分新增斷面基礎較差的情況下,我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仍同比改善,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同比上升,超額完成國家對我省下達的2021年計劃任務。全省655個省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90%以上,完成省定工作目標。為保障汛期地表水水質,2021年我省提前開展汛期水質提升專項行動,防范水質下降,7-8月全省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較上年同期分別提升4.2個和10.0個百分點,1-8月累計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同比改善5.7個百分點,為年內累計水質同比改善幅度最大的1個月;10月啟動“保Ⅲ增Ⅲ”攻堅行動,國考斷面水質進一步提升,有11個斷面水質成功升至Ⅲ類,攻堅期累計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升幅超過7.2個百分點。太湖:2021年,太湖水質持續改善,湖體總磷、總氮濃度均達近10年同期最低值。太湖總體水質處于Ⅳ類、輕度富營養狀態,總磷濃度為0.058mg/L,同比下降22.7%;總氮濃度為1.10mg/L,同比下降13.4%。
太湖藻情較上年同期呈現明顯改善,表現為藍藻密度顯著下降,水華次數及面積明顯減少。2021年3-10月太湖安全度夏期間,衛星遙感監測到藍藻水華現象96次,平均發生面積117平方千米。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華發生次數減少33次,平均面積減少14.0%。長江流域:2021年,長江江蘇段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流域水質總體達到“優”級別。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總體穩定在Ⅱ類; 98.3%的長江主要支流監測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的不斷改善給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間,長江魚類多樣性開始恢復,“水中大熊貓”江豚時常成群出沒,“十年禁漁”成效初顯。2021年長江干流江蘇段魚類環境DNA調查監測結果顯示,魚類多樣性呈逐步恢復的良好態勢,長江江豚檢出率顯著增加,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
近岸海域環境質量。2021年,我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狀況較2020年顯著改善,優良(一、二類)海水面積比例同比大幅提升,達87.4%,升幅超過40個百分點;其中,春、夏、秋三季優良海水面積比例分別為82.8%、91.7%和87.7%,同比有不同程度提升。海洋生態狀況總體向好,生物群落基本穩定,清潔指示類群(軟體動物)種類數和個體百分比有所上升,耐污指示類群(環節動物)個體百分比有所下降。為全面深化近岸海域環境保護工作,改善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確保完成“十四五”期間國家下達的水質目標考核任務,我省以灣長制作為切入點,開展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目標攻堅應急管控,進一步強化近岸海域、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監測監管工作,強化陸海統籌、河海共治,推動近岸海域水環境持續改善。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國際重要濱海濕地:根據2016―2021年《黃渤海水鳥同步調查報告》,近年來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丹頂鶴個體數量整體呈增加趨勢。另據省環境監測中心2021年開展的試點調查結果,以及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2018年、2020年的調查監測數據,鹽城國際重要濱海濕地水鳥群落多樣性水平逐漸增高,由2018年、2020年的“較好”級別提升至2021年的“好”級別,提示該區域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
生態環境質量。 “十三五”以來,我省大力推進落實岸線整治和生態修復,長江干流江蘇段、京杭大運河岸線生態狀況得到顯著改善。衛星遙感結果顯示,長江干流江蘇段、京杭大運河生態岸線比例穩中有升,生態格局總體保持穩定。由于對沿江、沿河工業企業、船舶碼頭開展了一系列綜合整治行動,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岸線復綠、生態修復工程,給長江、大運河“黃金帶”注入了綠色屏障,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自然生態景觀面貌。南通市作為長江岸線江蘇段整治修復成效顯著的設區市之一,短短幾年間,五山及沿江地區修復長江岸線5.5公里,新增森林面積約6平方公里,建成一批生態景觀,推進五山地區生態修復保護,實現從工業“銹帶”到生態“秀帶”的完美蝶變。2021年監測結果顯示,全省水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河湖水生態環境質量指數較2020年提升0.16。南京、鹽城、揚州、泰州和鎮江等5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由中等水平改善至良好水平;長江、淮河和太湖三大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長江流域改善幅度最大,由中等水平改善至良好水平。隨著水生態環境質量的不斷提升,全省生物多樣性狀況不斷改善,沿海灘涂、太湖濕地、里下河濕地等成為鳥類歡聚的天堂,勺嘴鷸、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小天鵝等眾多珍稀瀕危物種紛紛現身“打卡”,展現“有水有草,有草有魚,有魚有鳥”的水韻江蘇美麗畫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