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生態環境部公開通報在浙江湖州發生的一起“COD去除劑”干擾在線監測數據違法案。這是繼2021年1月生態環境部通報陜西神木污水處理廠環境違法案件以來,地方查處又一起使用“COD去除劑”干擾在線監測數據典型案件。
2021年1月,生態環境部曾公開通報陜西省神木市污水處理廠使用“COD去除劑”干擾在線監測數據違法案件,有關違法行為被依法嚴懲,相關責任人被行政拘留,通報要求各地以案為鑒,依法嚴懲類似違法問題。
一年來,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持續加強污水處理行業執法檢查,北京、浙江等多地嚴肅查處了一批環境違法問題。其中,浙江省湖州市公安機關和生態環境部門查獲一起使用“COD去除劑”干擾在線監測數據的違法案件,再次為不法企業“潛規則”敲響警鐘。
陜西神木污水處理廠環境違法案件通報后,湖州市公安局(環偵支隊)與市生態環境部門高度重視,加強協調聯動,通過分析網絡銷售、運輸等大數據,發現轄區內相關企業存在涉嫌使用“COD去除劑”干擾在線監測相關情況。市縣兩級公安、生態環保力量根據問題線索立即組織偵查,經逐一核查排除,最終鎖定長興新天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存在重大違法嫌疑。
2021年5月,當地公安、生態環境部門根據該企業生產及排污規律,選取夜間生產時段進行突擊檢查,直接抵達污水處理現場,發現并固定了違法證據?,F場檢查發現,該公司將“COD去除劑”通過白色塑料管投加到在線監測設施取樣口。調取該公司廢水排放口視頻顯示,該公司存在多次投加“COD去除劑”行為,涉嫌干擾在線監測數據。經采樣分析,該“COD去除劑”主要成分為氯酸鈉,該物質并不能真正去除水中的COD,只是掩蔽了COD在線監測設施測定過程,使得COD測定結果偏低。經調查,該公司為降低COD在線監測數值,長期多次將“COD去除劑”注入到在線監測設施取樣口前段,從而達到干擾在線監測數值的目的。
目前,長興新天地環??萍加邢薰疽蚍欠ㄍ都印癈OD去除劑”,被認定為通過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方式逃避監管違法排放污染物,涉嫌污染環境罪。湖州市生態環境部門責令違法企業停止違法行為,并依法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查處,公安機關已對4名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下一步,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要始終保持嚴的主基調,持續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認真學習借鑒湖州市生態環境部門與公安機關協同聯動等好的做法,運用好大數據、物聯網、無人機遙感等現代技術,不斷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依法嚴厲打擊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突出違法行為,讓那些心存僥幸、以身試法的受到應有處罰,切實為綠色發展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據業內人士指出,投加“COD去除劑”這種擺不上臺面的事,行業內很多人知道。官方定性此舉為篡改數據后,意味著一旦發現這種行為,不僅要受到經濟處罰,嚴重的還將判刑。在生態環境部三令五申,嚴禁使用各類違規藥劑或干擾劑、篡改偽造數據的情況下,污水處理廠要以案為鑒,遇突發情況超標的,應及時主動匯報并消除環境影響。
投加“COD去除劑”為什么是篡改數據行為?
沒有去除COD效果,但能干擾COD測定結果
為何添加“COD去除劑”被認定為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行為?
業內專家指出,所謂“COD去除劑”并沒有去除COD的效果,但是會干擾測定COD的過程,影響測定結果。
“COD去除劑”是氯酸鈉,一種強氧化劑,但它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發揮出氧化能力,也就是高溫等活化條件。在普通污水處理過程中加入氯酸鈉,由于沒有活化條件,也就沒有任何氧化作用,進而就沒有污水處理的效果。
“但是,短時間內在污水中加入氯酸鈉,如果這個污水樣本被取走做COD測定,由于COD測定過程中要加入重鉻酸鉀,這其中就有一個高溫消解的活化條件,這時氯酸鈉就發生氧化作用,其氧化能力還比重鉻酸鉀強很多。COD測定,測的就是消耗掉的重鉻酸鉀的量,重鉻酸鉀消耗得越多,說明污水當中污染物濃度越高,反之,污染物濃度越低。由于氯酸鈉把被有機物還原的三價鉻又重新氧化成了六價鉻,導致表面上消耗的重鉻酸鉀的量變少,測出來的COD濃度就低,原來COD濃度不達標的也就達標了。所以從本質上說這是作弊行為,是欺騙監管部門的一種手段?!睂<冶硎?。
篡改數據當事人可能判刑
威懾效果明顯,但造假手段更隱蔽
這位業內人士表示,自從篡改數據納入刑法以后,企業不僅面臨經濟處罰,當事人還可能被判刑,因此近年來,在篡改數據方面,相關行為收斂了很多,威懾效果明顯。
據查閱案例發現,2017年以來,重慶市某污水處理廠多次因自動監測數據超標被環保部門預警通報。廠長劉某、運行主管黎某、設備維護人員涂某等人共謀偽造在線監測數據,并由涂某具體實施偽造在線監測數據行為,致使大量超標污水隱蔽排入外環境。
2018年3月,江津區人民法院判處污水處理廠罰金30萬元;劉某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并處罰金兩萬元;黎某有期徒刑一年,罰金1萬元;涂某有期徒刑一年,罰金1萬元。
類似判刑案例還有浙江某污水處理廠徐某關掉監控系統,重置相關檢測儀器,導致數據失真被發現,被判犯污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兩萬元等。
“不過,現在篡改數據的手段也變得更加隱蔽。”他指出,過去,一些篡改數據的常用手段是污水處理廠要求或伙同第三方運營公司共同篡改監測儀器的數據,添加“COD去除劑”這種極其隱蔽的方法被曝光出來還是首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