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必須要抓的重中之重。一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圍繞安全生產、應急處置等重點環節,堅決糾治不作為、亂作為等漠視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層層壓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
——對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著力糾治不擔當不作為、不嚴不實作風
生產安全重于泰山從來不是一句空話,每次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付出的都是沉痛代價。2021年1月,山東五彩龍投資有限公司棲霞市笏山金礦發生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6847.33萬元。2021年6月,湖北十堰燃氣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傷。
從這兩起事故調查報告來看,除了涉事企業對事故負有直接責任外,還存在黨組織和相關領導干部履行管理、監督職責不力的失職失責問題。山東棲霞金礦事故后,煙臺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等28名公職人員被給予黨紀政務處分和組織處理。湖北十堰燃氣爆炸事故后,包括11名省管干部在內的34名公職人員受到撤職、免職等處理。
這些事故也暴露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瘴痼疾依然存在。少數地區和單位吸取安全生產事故教訓不深刻,責任層層下放、層層弱化,不作為慢作為、喊口號不落實,問題整改和隱患排查流于形式,教訓慘痛、影響惡劣。
通過梳理發現,2021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中,也有多起涉及安全生產領域作風問題。例如,山西臨汾安澤縣應急管理局危化股負責人倪華鋒在赴某煤焦化公司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末次評審過程中,違規接受該公司組織的宴請,甚至在工作日中午飲酒,受到政務警告處分。
——緊盯漠視群眾利益、以權謀私行為,嚴肅查處安全生產領域腐敗問題
除了作風問題,還有少數黨員領導干部把安全生產領域當成謀取私利的平臺,大搞權錢交易腐敗。
經梳理發現,在2021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案件通報中,包括多名應急管理系統黨員領導干部。例如,西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原黨委副書記、廳長達木拉,云南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委員、副廳長王春燕等人接受審查調查,內蒙古自治區應急管理廳原黨委書記、廳長王俊峰,吉林省應急管理廳原黨委書記、廳長霍云成等人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有的在企業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如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原黨委副書記、副廳長趙衛東“把安全生產領域當成謀取私利的平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業務承攬、企業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湖南省衡陽市應急管理局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科原科長陳明坤通過向相關企業推薦、打擊限制其他安全評價公司等方式,幫助安泰公司壟斷當地75%以上的危化安全評估市場,并先后以“交際費”“贊助費”等名義收受該公司錢款共計48萬元。
有的弄虛作假,幫助涉事企業逃避事故損失賠償責任。例如,江蘇省南通市經開區應急管理局原總工程師周陳忠在收下某事故企業負責人所送錢款后,篡改事故調查報告,幫助其逃避賠償責任。經查,周陳忠通過在事故調查中大事化小、在安全評價驗收時故意放水等手段多次突破法律底線為他人謀取利益,并從中撈取好處。
有的在檢查執法過程中濫用職權、吃拿卡要。例如,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鎮環境監督和安全生產辦公室原主任周斌利用職務便利,在安全生產檢查執法等過程中,收受轄區內百余家企業好處費合計369萬余元,幫助相關企業在審批驗收、日常檢查和處罰執行等方面大開綠燈。
安全是“1”,沒有安全這個“1”,其他一切都是“0”。紀檢監察機關將安全生產責任落實納入監督重要內容,推動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監管,落實好兜底責任,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穩定,為建設平安中國保駕護航。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湖北十堰燃氣爆炸事故等13起國務院安委會掛牌督辦重大事故,同步跟蹤關注,指導嚴肅查處事故背后責任、腐敗和作風問題。山東省紀委監委督促指導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展專項監督,及時發現和督促整改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不到位、履職盡責不到位等問題,督促各級黨委政府和行業監管部門強化責任擔當,轉變工作作風,認真履職盡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市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組建安全生產專項監督檢查組,以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履職情況為重點,緊盯日常監管、行政執法、安全生產檢查、風險隱患排查等,跟進監督糾治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亂作為,督促問題整改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