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限制措施的減少,以及各經濟體大規模經濟刺激帶來的需求增長,疊加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因素,2021年全球貿易復蘇明顯加快。聯合國貿發會議2021年12月初發布的數據顯示,按照貿易流量計算,2021全年全球貨物貿易預計將達到22萬億美元的規模,較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高出2.8萬億美元;全年服務貿易將達到6萬億美元規模,雖稍低于2019年水平,但也呈現較強復蘇勢頭。
2022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將正式生效實施,以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貿易融合為代表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取得新的成果;但另一方面,自疫情暴發以來困擾全球經濟的供應鏈不穩定、芯片短缺、地緣政治等因素仍將持續存在,2022年全球貿易增長前景還面臨不確定性。
區域經濟一體化引領全球貿易發展。2022年1月1日,RCEP將正式生效實施,覆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15個國家。15個成員國2020年經濟總量合計26.2萬億美元,占全球生產總值的30.8%,成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貿易板塊,比美墨加、歐盟的經濟總量分別多出2.6萬億美元和10.9萬億美元。
除RCEP外,2021年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也正式啟動,亞太地區內部和非洲內部貿易預計會增加,可能帶來貿易轉移效應,推動全球貿易格局發生新的變化。2020年,RCEP域內貨物貿易量為2.3萬億美元,占全球貨物貿易量的12.9%。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研究報告顯示,RCEP達成的關稅減讓(90%的關稅自由化)將助推域內出口增長420億美元。憑借龐大的經濟規模和強勁的貿易活力,RCEP覆蓋的亞太區域將成為全球貿易新的“重心”。
多邊貿易體制規則制定煥發新的生命力。近年來,在單邊主義和“美國優先”等沖擊下,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遭到較大破壞。但同時,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在一度甚囂塵上的逆全球化潮流中,暫時渡過了生存性危機,在改革的道路上取得一定突破。
2021年12月初,歷經4年談判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服務貿易國內規制聯合聲明倡議率先在67個成員中達成一致,涉及全球90%的服務貿易往來,將大幅降低針對外國企業所提供服務(金融、商業、電信、運輸)的國內監管成本,表明WTO這個多邊平臺在推動解決全球性問題方面仍然具有雙邊或者區域協定不具備的影響力。
目前在WTO框架下,其他有關規則談判也正在推進中,包括投資便利化、中小微企業、電子商務、漁業補貼、貿易與公共健康等。服務貿易國內規制聯合聲明倡議的達成,為疫情后多邊貿易體制加速形成更多國際貿易規則帶來了曙光,提供了示范。
供應鏈瓶頸將持續困擾全球貿易復蘇和流動。一方面是來自物流的阻滯,另一方面是關鍵原材料的短缺。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以需求的大幅且不可預測的上漲為顯著標志,給(2020年下半年起)因需求爆發式增長而陷入緊張的國際物流造成進一步壓力。2022年,全球主要供應鏈中心港口貨物積壓、燃料價格高企等因素仍將持續存在,供應短缺和海運成本上升問題難以根本性緩解,這必將給國際貿易的進一步增長造成障礙。
此外,疫情發生以來,需求意外激增導致的全球半導體芯片供應一直處于短缺之中,樂觀估計短缺狀況要持續到2023年,這造成許多制造業部門,如汽車行業等被迫減產,相關產品貿易往來受到負面影響。
地緣因素、氣候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加大。中國、歐盟和美國是全球貿易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三者合計占全球貿易的比重超過40%。疫情暴發以來,中美貿易關系持續緊張,中歐貿易中的價值觀因素抬頭,成為影響中美、中歐貿易關系的不確定性因素。
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決議文件的艱難達成,進一步凸顯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國際貿易可以成為實現氣候變化減緩目標和適應目標的強有力工具,制定共同但有區別的碳貿易規則正成為影響全球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包括抑制高碳含量產品的貿易、支持碳中和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綠色技術的轉讓)、結束化石燃料補貼、加大對綠色發展的貿易融資支持等。此類多邊規則的形成以及在國際層面的探討,會對未來國際貿易流向和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作者:姚鈴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所所長、研究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